李朔嘆道“國內太注重課堂教育和做題,而忽視活動,很多學生都困于這個問題。”
書穎道“不是這個原因。我以前不住校,放學回家有很多家務,我才沒時間做活動。”
李朔奇道“你父母不重視你的教育嗎”
書穎發現人無論走到哪里,家庭都是難以拋開的標簽。好像真的只有跑去國外專心學習,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別人才不會總問她父母是誰。
書穎搖了搖頭“他們不太看重,也沒有什么投入。”
李朔非常驚訝,因為這太不符合她的人設了。如他就算從小被稱為天才,同時也是他母親苦心培養的結果。
“他們現在總不會再輕視你了吧”
“李老師,我們還是談主題吧。”書穎現在不想談到葉家糟心一家人。
李朔雖然好奇,但她既然不想談,他就不便糾結在此事上。
李朔才告訴她怎么寫簡歷,證件,考出托福。
“如果你的簡歷還缺乏一些活動,托福成績會更重要。你不能考到低于110分,想要今年秋季入學,你下個月就要給我。”
“托福沒有問題。我馬上寫簡歷,把所以資料的電子版都發給你。”
“最好買個手機,校友面試才能及時收到通知。”
“好的,我馬上買,我以前在高中里,學校不鼓勵學生用手機,所以我才沒有買。”在新時代的社會人,這是剛需。
菜陸續上來,他們就邊吃邊聊。
李朔想要進一步了解她吸收知識的能力,問起她學數學和英語的過程。
書穎當然是開掛的,可是她不能這么說,只能說有基礎后自學,原主之前確實沒有上過任何補習班。
“完全自學”
“我記憶力很好。背教材、背題、背詞典,漸漸融會貫通。”
“唱歌和配音也自學”
“我要模仿英語發音才去研究各種發聲,藝術上的理論就那些,不會比數學物理更復雜,但要嘗試和練習。”
李朔鳳眼看著她,目光有點復雜,像是探究,又像是不可思議,又或者他讓自己相信她。
“那你在聲樂上的天賦也不一般,真沒有想到有人同時做好數學、藝術和語言。”
書穎為了讓他相信自己的天賦,從而幫她出國讀書遠離葉家人,現在臉也不要了,說“這有什么奇怪的我高中的期末考就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全科滿分。
其實音樂的進步和數學息息相關,比如明朝數學家朱載堉發明的十二平均律就解決了樂曲轉調的問題。研究音程和音高的學科叫音律學,就是聲學、數學、音樂學的交緣學科,這個學問對樂器制造至關重要。
精于數學的人學習樂理、理解樂理有天然的優勢,至于情感表達,正常人類的喜怒哀樂是相通的,人類的情緒情感是天生的東西,釋放出來就好,其實并不用學。”
李朔小時候被稱為天才,但他十二三歲在國內上高中時沒有考過全科滿分。
“一個人要做好一件事就已經很難了,你能同時做好幾件事,確實非常難得。”李朔手支在桌上,“你考完托福,準備好簡歷和自薦信,先給我看看,我也問一下我的校友和老師。”
書穎欣然點頭,又問他能不能申請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