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冠王袍,面如冠玉,五官俊美,狀若大型瓷娃娃的十一二歲孩童,高坐寶座,澄凈明亮的雙眸,正看著武信
越王楊侗。
雖然極力做出很嚴肅莊重的樣子,卻難掩眼神中的好奇和傾慕,顯然事先對武國公武信有所了解。
最靠近楊侗的官員,是個身穿文袍,長髯垂胸,面容溫和,看上去頗為穩重清廉的老者,便是民部尚書樊子蓋。
以武信前世所知,東都之戰時,樊子蓋是東都留守。如果武信想掌控東都兵權,此人是最強對手,自然格外關注。
不過,如今樊子蓋尚未被冊封為東都留守。
樊子蓋對面,是個身穿文袍,卻身軀魁梧,氣質剽悍的中年人,是國子祭酒楊汪,看上去更像是個武將,而非文官。
楊汪出自弘農華陰楊氏,和合歡宗圣女楊綺風同族。此族還有大隋觀王楊雄,楊恭仁、楊師道等著名天驕,不可小覷。
這兩人,武信比較關注,其他人有所耳聞,就有些對不上號了。
共有三十五人,只有十一人穿著文武官服,其余明顯不是大隋官員,還有九位和尚,五位道士。
能位列大殿者,身份地位都不低,要么是大隋官員,要么是一方霸主或勢力代表。
這個世界,實力為尊,就代表著殿內眾人,修為境界都不低。
三十幾人齊齊看向武信,勢若波濤駭浪威壓。再加上雄偉恢弘和幽深遼闊的大殿環境,容易給人種卑微渺小,須得謹小慎微的感覺
武信無視眾人威壓,大步入殿。直到殿內前方,方才抱手躬身見禮
“老臣武信,參見越王殿下。國事緊迫,未能及時覲見,請殿下責罰”
老臣,是老資格的臣子的自稱。也是職位較高者的自稱。
“大事為重,國公免禮,賜座”
楊侗老氣橫秋地穩重應道,姿態禮儀嚴謹,只是稚嫩面容和明亮雙眸,削弱了絲穩重老成。
很快有太監送上紫檀座椅。位于眾人最前方,頗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勢。
武信當仁不讓入座,引得在場眾人神情古怪,卻又沉默一片。
無他,此地的主人,是個黃口稚童;眾人之首。又是個弱冠少年。
雖然兩人都顯得頗為早熟穩重,但年紀擺在那,讓一群七老八十,最年輕也過半百之人,情何以堪啊
偏偏他們還挑不出理來,越王楊侗是帝孫、親王,就沒什么好說的了。武信的武將和文官都是四品,是文武雙全的一方大員。僅次民部尚書樊子蓋半籌。卻是武國公,爵位一騎絕塵,高出在場爵位最高的樊子蓋好幾級,更別說那些連爵位都沒的人了
誰要認為武信年紀小而小覷,想想威震天下百年的大隋九王之越王楊素,就是他親手所殺,就老實了
武國公之爵位,就是踩著越王楊素的尸體得來,沒人挑得出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