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隋震蕩,樊子蓋很看好武國公,所以一直抱有很大善意,實在不想武國公最終走上“功高震主”之路,要么死,要么反
就像是越王楊素
能成為大隋九王者,哪個不是大隋帝國的支柱,曾經立下不世功勛,功績彪炳。
如今卻是死的死,歸隱的歸隱,其中未嘗沒有功勞太大的緣故。
越王楊素,曾號大隋第一名將,卻先是假死,而后起兵造反,最終被武國公狙殺汲郡,令人扼腕嘆息
樊子蓋周圍眾人默然,不管是樊子蓋,還是武國公,都非他們所能輕易議論,最好是保持沉默。
眾人不得不承認的是,武國公一喊出“投降不殺”的口令,反軍抵擋力明顯大降,越來越多的反軍棄械投降,使得勝利天秤迅速傾向隋方。
等武國公親率武衛殺到東城墻墻腳,投降之人暴增許多,依舊留在墻腳,等待從墻梯離開者,基本選擇了投降。
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條啊
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是人
“撤”
眼看部分隋軍開始登陸墻梯,繼續追殺反軍。武信衡量一番,理智下令。
如今墻梯擠滿了反軍,雖然墻頭反軍暫時沒有無差別地轟殺,阻止隋軍攀登。但是,等足夠多的隋軍登梯,反軍肯定會有反擊,到時隋軍損失就大了。
反正武信自己,也舍不得讓銀甲武衛登上墻梯。就只能適可而止,下令撤軍了
“當、當、當”
清亮悠揚的金鑼聲,回蕩懷仁城,縈繞血腥沙場。
密布懷仁城的隋軍。狀若潮水后撤,留下遍地尸骸和血腥,并順手帶走了難以計數的無數俘虜。
曾經繁華昌盛的懷仁城,經過此次血戰,化為了血腥廢墟之地。
雙方戰死在小小懷仁城的軍卒,超過五十萬之巨。血戰遍及了每次地方,建筑基本坍塌,烽火焚遍半城,尸骸層層疊疊,血水染紅了地面
潮水般的隋軍,壓著十數萬的俘虜。帶著勝利者的喜悅和自豪、驕傲,返回懷仁城另一側,迎來了無數歡呼和贊許。
驀然間,歡呼聲、贊許聲及喧鬧氛圍,忽然一滯,齊齊看向隊伍后面,神情充滿了驚懼、欽佩和慶幸
為首一人。是騎乘黃金獅子,披頭散發,錦衣如縷的武國公,濃厚血霧包裹著,倒是不顯落魄狼狽,反而有種壓迫人心的威勢,這才是真正百戰歸來的將軍
武國公背后,是千余服飾各異的武府供奉、護衛等。基本血跡斑斑,化成了血人。
最后方,則是隊列整齊的銀甲武衛,那血色中的一抹亮銀,如陽光般刺眼。
就是這群銀盔銀甲的軍隊,改變了整個戰局,扭轉了戰場勝負。
如今,這群軍隊的銀盔銀甲,基本化為了血甲,沾滿了塵埃碎屑,還布滿了各種激戰痕跡。如此一來,偶爾露出的亮銀,便更為耀眼
這是這群銀盔銀甲精兵的榮耀
“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