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長安,又名大興都城,乃多朝古都。
大隋帝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篡北周建立隋朝后,便是定都于此。
與武信前世不同的是,大隋帝國并非在舊都之側另建新城,而是在舊都基礎上進行修葺、擴建、補充。
開皇三年隋文帝時期年號,在大興都城城西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宮城。次年,由大興都城城東,鑿千里巨渠至潼關,名為廣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直通母親河。文武圣帝楊廣即位當年,又建通濟渠運河,自大興至江都。大業三年,又興建永濟渠運河。
若以大隋帝國大運河為脈絡,大興都城就是整個天下的心臟,向四面八方輸送著血液。
這一日,最近氛圍凝重的西都,驀然躁動起來。
以代王楊侑和靠山王楊林為首,百余大隋重臣,數萬禁軍,聲勢浩大涌向西都東城,引得無數勢力競相關注。
代王楊侑,文武圣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生母韋妃,自幼聰慧,氣度非凡。初封陳王,后改封代王,楊廣遠征時,讓楊侑留守西都,楊侗鎮守東都。
靠山王楊林,大隋九天王之一,是屈指可數的依舊活躍在世上的天王之一,是隋文帝楊堅的同胞兄弟,一生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掌中一對水火虬龍棒,驍勇異常。人稱“雙棒無敵手,到老不失機”,被列為大隋九天王之首。更重要的是,楊林手中有先帝親令。手中水火囚龍棒,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楊廣也得禮讓三分,誰敢惹他
別的不說,光從楊林“靠山王”的封晧。就知其對大隋帝國的意義了
另外,楊林也是大隋九天王中,唯一一個正式被大隋帝國封王的天王,不像其他人只是被尊稱,朝廷并不承認其王爺封晧
如此浩大的陣容和鄭重的氛圍,誰都知道肯定有大事發生。
隊伍中。混著十數位朝氣蓬勃的少年少女,有面如紫玉,俊美非凡的伍云召;有身穿銀衫,英武不凡的裴元慶;有滿臉橫肉,憨厚敦實的伍天賜;有清純中帶著嫵媚,媚骨天生,極具風情。令人心醉的張婕妤。以及張婕妤的閨蜜,英姿颯爽,明艷過人的楊靖藍等等,基本是西都豪門或重臣子女。
“堂哥叔父特意交代我們最近安分點,不許出門。我們偷偷跑來,回去會被打啊”
虎頭虎腦,憨厚敦實的伍天賜,緊張忐忑低聲朝堂兄伍云召說道。
明顯壓低了聲音。但是,伍天賜聲若洪鐘,依舊讓在場大多數人清晰聽聞,便是前方中老年人群,依舊有不少人回頭側目,隨后故作無視。
無他,伍云召是大隋九天王之忠孝王伍建章之子,伍天賜是忠孝王的侄子。
兩人都是西都出名的頑劣紈绔,雖然如今的文武圣帝楊廣,很不待見忠孝王及伍氏,大家依舊看在忠孝王的份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由兩個紈绔折騰
九天王之忠孝王伍建章,在大隋伐陳時,連挑南陳十幾員上將,貌似沖圍討救,搬來楊林的老師高颎,大破南陳,救了大隋君臣,使得大隋一統天下,功高蓋世,受封為忠孝王。人如其名,以忠孝為本,在朝中和民間聲望極高,靠山王雖被稱之為九天王之首,卻多次承認自己不如忠孝王。
可惜,文武圣帝楊廣奪權篡位時,忠孝王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喪棒,上殿罵君辱臣。惹得楊廣震怒,下令將伍建章滿門抄斬,后來忠孝王的結義兄弟楊林、羅藝、邱瑞、定彥平等,聯名保舉,楊廣方才收回君命,只是剝奪其王爵俸祿,忠孝王則從此隱世不出。
流傳在外,依舊是忠孝王滿門抄斬,以震懾天下
文武圣帝楊廣,連功高蓋世的忠孝王都滿門抄斬了,誰還敢反對
伍云召不屑撇了撇嘴,有恃無恐應道“怕什么父親要打,我們不會跑嗎他還敢出門追殺我們嗎”
此話,惹得無數人一陣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