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以江都為首的五郡,隨著江都穩定,各地也迅速平靜下來。
連江淮大總管杜伏威,也舉軍降了武王,那些遠遠不如的反軍賊寇,哪敢蹦跶要么下山為民,要么遠遁他方,更使得五郡之地一片清平。
緊隨著,武王大赦天下只五郡,大開官倉,大善放糧,不敢說讓所有人吃飽穿暖,至少保證五郡子民,餓不死、凍不住。再加上各城各地的開國大建設,只要不是好吃懶做之人,基本都能找到事做,維持溫暖。
如此一來,民心大定,治安環境等自然就隨之好轉許多。
最重要的一點,武王沒征伐四方就不錯了,根本沒反軍敢來攻打江都五郡,更讓五郡興盛發展。
在江都五郡形勢初定,百業轉興之際,天下各處依舊是烽火連天,風起云涌。
最讓天下人關注的一點,自然是大隋帝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如今可謂是天下齊反,群起而攻。但大隋帝國的底蘊擺在那,靠山王等幾大天王還在,各方精兵也還在。
最大的影響和損失,也就是文武圣帝駕崩,太子楊昭、齊王楊暕等多位帝子、帝孫,被刺身亡,沒死者又還小,更無法主持亂中搖搖欲墜的帝國,導致帝位懸空,根本沒合適的帝子繼承,外有反賊,內無帝皇,使得人心浮動,民心思亂。
幸得靠山王楊林,在銀妖裴元慶和殘余蓮花影衛和江都禁軍的護衛下,安穩返回西都,才使得暗流洶涌的西都稍微穩定。
靠山王就是靠山王,回都后,并未如蕭皇后遺命那邊,謀朝纂位,繼承帝位。而是第一時間入宮,聯系獨孤太后,共商大計。
三天后。
靠山王和獨孤太后達成秘密協議,再加上獨孤氏、蕭氏、裴氏等名門望族的支持,又取得玄相王高穎,鎮武王賀若弼,御天王魚俱羅,雙槍王定彥平等四大天王的認可。
文武圣帝楊廣嫡孫,前太子楊昭第三子,楊侑,正式登基稱帝,號隋恭帝,年僅七歲。
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大封群臣。
靠山王楊林,被封為攝政王,暫代隋恭帝楊侑主持朝政;
獨孤太后獨孤伽羅,復出,垂簾聽政,但不插手軍務,對軍事只有建議權這是一種鉗制。
鎮南王兼無雙武王武信,封為齊天鎮南王,執掌南方一切軍政民生,并賜先帝御寶,原屬于靠山王楊林所有的靠山鞭,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擁有先斬后奏之權。
如此一來,搖搖欲墜,不被人看好的大隋帝國,在內有靠山王、獨孤太后坐鎮。外有玄相王等四大天王威懾。南有鎮南王策應的情況下,加上一連竄的安撫政策,危機紛亂局勢,讓人意外地迅速穩定下來。
天下傳言,如今的大隋帝國,萬眾一心。
有五大天王和獨孤太后出山,有鎮南王南北策應,局勢之穩更勝文武圣帝楊廣執政之時。
當然,不排除這是朝廷故意傳出的消息。
如今的大隋,最大的缺點,就是明面上,沒有仙級人物坐鎮,威懾力有些不夠。
當然,四大反王同樣沒仙級人物坐鎮,沒有不代表不行。
何況向來支持朝廷的四大佛寺之大相國寺,絕對有仙級存在,是否支持朝廷就不知道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