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洛陽西面,函谷關。
自崤山以西崤山,見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稱函谷。
函谷關,緊靠母親河河畔,因關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是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文化、經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名城,流傳著無數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
此時,截斷峽谷的函谷關,坍塌近半,戰鼓震蕩山林,血氣彌漫峽谷,凝聚的鐵血煞云,混雜著濃溢血氣、死氣,狀若陰云蓋頂,使得谷內陰森幽暗,宛若地獄。
密密麻麻的擁擠人群,人頭如林,躁動在幽深峽谷中。
中段地帶,粗獷的喊殺聲、咆哮聲,嬌柔的喊殺聲、咆哮聲,混成一片,又有戰鼓震耳,讓人血液沸騰,心神燥熱。
峽谷西邊是一望無際,浩瀚如海的魁梧精壯男兒,正如連綿潮水,不停沖向峽谷東邊;
峽谷東邊是一望無際,浩瀚如海的嬌柔曼妙女子,正如洶涌浪潮,不停撲向峽谷西邊。
這是古老雄關的爭奪戰。
這是隋唐兩國的血戰。
這是另一角度的男兒和女人的戰爭。
這是天下矚目,影響極大的戰役。
無數勢力的眼線,遠眺峽谷,卻被血腥慘烈的戰局所懾,不敢靠近。
瘋狂的女人,比男人還恐怖
這是無數勢力關注函谷戰局多日,最大的感覺。
自從大隋鎮武王賀若弼和銀妖裴元慶,抵達函谷關關下,直接發起沖鋒,不到半日時間,便奪下函谷關西城墻,把唐軍趕下城墻,展現出名不虛傳的鎮武之威和銀妖之力。
無數人看好大隋帝國,認為唐國必敗,認為女人終究是女人,典型的爛泥扶不上墻。
把唐國希望壓在女人李秀寧身上的唐王李淵,為了女人李秀寧而簽下離唐約定的離王武信,都將成為天下笑柄,著名昏君。
但是,函谷關西城墻淪陷后,李秀寧一邊率軍撤入關內,一邊讓李道玄率軍出關襲擊,卻使得函谷關戰局就此僵持下來。
鎮武王賀若弼親率精武甲衛,銀妖裴元慶親率銀甲戰衛,攻勢無匹,擋者披靡,便是占據雄關地利的無數唐軍,也被硬生生趕下城墻。
可惜,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在兩大大隋精銳殺上城墻,勇奪城墻時,唐軍出關襲擊,卻擋住了后續沖關隋軍,使得兩大精銳,后續乏力,能拼著兇悍銳氣,一舉奪墻,卻不足以打通軍卒密布的函谷雄關。
接下來半個多月,隋唐兩軍,在函谷關西邊,開始進行慘烈血腥的拉鋸戰。
隋軍憑借一舉奪墻,抵達關內唐軍的沖擊,倒是沒讓唐軍趕出函谷關。
唐軍憑借關內密集軍事設施,還有連綿不斷增援而擁堵關內的兵源,組成血肉雄關,抵達隋軍的沖擊,也沒讓隋軍打通雄關。
屹立千古的函谷關西墻,被硬生生震塌,無數建筑被打成廢墟,再被震成平地。
層層疊疊的尸骸,遍布函谷關,血水浸染了峽谷每寸土地,使之化為血澤。
猙獰的尸骸,不停被踐踏、崩碎、震碎,逐漸化為肉醬,在峽谷內鋪上了一層厚達數寸的血色泥淖。
過多的血腥,腐臭的血肉,散發刺鼻的腥臭味,令人作嘔,更令人瘋狂
這不是古老雄關的爭奪戰
這不是隋唐兩國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