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王爺,光憑陰帥,也奈何不了我軍啊叛變的話,來送死嗎”
“對啊”
史萬歲和在場隋將齊齊反應過來,倒是漏算了這點。
不管是陰世師所率大軍,還是陰世師本人,都不是太平軍和太平王的對手,叛變還來干嘛壽星上吊嗎
“嚴密且迅速調查各處戰局,特別是西行離軍”
史萬歲凝眉沉思,忽然臉露驚容吩咐道,又迅速補充道“傳令全軍,準備撤出函谷”
“撤出”部分隋將一怔問道,又及時收口。
畢竟史萬歲才是最高統帥,置疑本就不妥。而且隋將繼續留在這,除了整天看著焚天火海,什么也做不了。
當然,隋軍也有個巨大的問題。
除非來自西都的最高軍令,否則太平王、鎮武王、御天王等王者的級別一樣,并無上下關系,只有陰帥屈將略遜一級。
史萬歲的所謂“軍令”,只能算提醒和建議,御天王等王者,不一定會接受和聽從,類似陰帥叛變,伊闕關易主等重大情報,他們很可能會求證,這就需要時間了。
問題是,離王武信陰差陽錯地調集了大量大修士,匯聚到函谷關,漫山遍野尋找和運送山石樹木時,會順便攔截或擊殺陌生大修士,切斷了隋軍關內外的聯系。
有山巒阻隔,除了大修士,其他斥候和傳訊兵,根本無法通行。加上山林異獸眾多,飛禽類傳訊難以有效施行,本就難以普及,通訊更遲了。
諸多因素,導致東都發生了玄相王陣亡,隋軍敗退東都等大事,太平軍并未及時得到消息。
沒過多久。
太平軍基本撤離了函谷,駐扎在函谷入口,并派出大量斥候,散往周圍區域。
雖然史萬歲尚未得到各處情報,卻也憑著經驗和智慧,做出了各種應對,讓陰帥和武信率軍堵住太平軍退路的謀劃失效。
數日后,各地情報,包括信武衛、混天鎮將的出現,伊闕關的易主等,還是被史萬歲得知。
不過,史萬歲并未撤軍,以他太平王之威,加上太平軍的百萬戰力,面對信武衛、混天鎮將和陰帥部殘軍,共約五十萬大軍,還不至于聞風而逃,更想著擊潰離軍。
陰帥陰世師,原本率六七十萬隋軍,鎮守伊闕關。
后來陰妃和離王武信談妥,陰世師迅速秘密獻關,率軍投降,最終也只降服了三十余萬隋軍,其余隋軍大半被俘,部分被殺或逃走。
最終,陰世師率著臣服隋軍趕往函谷關西側,其中暗藏了三萬南陽精衛和十萬南陽精兵,共約四十余萬之眾。
函谷關內。
在西側太平軍扎營備戰,東側鎮武軍撤離函谷,北上平津關時,離王武信率著信武御衛和彼岸花、陰妃等人,已經秘密抵達。
武信抵達時,化為火海的函谷關,濃霧彌漫,烈焰熾熱,娘子軍殘部滯留其中。
原本瘋狂征募而來的三百余萬娘子軍,已經只剩三萬余人,完全是百中存一的恐怖傷亡比例。估計也就德妃李秀寧,才能在如此恐怖傷亡比例下,還能穩住軍心了
可以說,若非焚天烈焰焚燒了數日數夜,光是尸骸和鮮血,也足以堵滿函谷關了
“我軍抵達后,娘子軍暫時撤離函谷關,從東側攻打太平軍營;孤率信武衛從北側攻打;混天鎮軍和南陽鎮軍聯合,從西側攻打,必須封死太平軍退路;陰帥從南側攻打。其余大修士,盯死太平王,萬萬不可令其遁逃”
更新到,這幾天感冒了,昨晚影子睡過頭,腦子又暈暈乎乎,碼字效率很低,寫到現在才更新,實在很抱歉。
s這是交代和尊重,感冒聲很明顯,不是偷懶,更新依舊。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