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軍軍糧,是為圍困洛陽做的準備,也是辛苦匯聚而來,并不容易,離國的儲糧并不寬裕啊
沒錯,天下公認,離國是武力和軍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
但是,隨著唐國、魏國、北燕、夏國等國家滅亡或臣服,離國的疆域,連番數番,政治民生方面,壓力更是幾何倍數翻番,都要離國解決。
特別是透支了百姓能力的唐、魏、燕、夏四國,所造下的危局,就需要離國“買單”了,總不能讓離國看著那些已經成為自己子民的人,活生生餓死
只是亂世之中,一切以軍事為先,缺了什么,也不能缺了軍事物資。
沒看文武圣帝楊廣,只是兩次異族遠征,就逼反了無數民眾嗎
如今離國的情況,不比楊廣遠征時好多少,反而更困苦慘重了。只是亂世降臨已久,有了對比,又有血腥鎮壓,民眾的忍耐力和理解性更高了,習慣了,暫時沒出亂子而已
支持離國連番大戰至今,尚未崩潰的重要一點,是先行一步占據了穩定已久的江都、江南,北伐之前,又已征服了地廣人稀的南方,如今完全是南糧北調,拆南墻補北墻。
但是,南方山林眾多,地廣人稀,農作業并不發達,還是以狩獵之肉食等為主,米谷并不多。
別忘了底蘊最強的大隋帝國,還在虎視眈眈。
如今強盛無匹的離國背后,也是千瘡百孔,很容易一處崩裂,全線崩潰,就像是“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統一天下又如何
天下間的糧食物資,就那么多,有人吃多了,總會有人吃少了
要是離國以武力、軍力,奪得天下,卻崩潰在糧食民生方面,那就真成大笑話了,估計離國會會遺臭萬年,成為千古笑談
其實,這也是武信和太尉韋孝寬,以舊魏大軍和舊燕大軍為主,征伐唐國,虎視大隋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只是軍事立場,畢竟只要降了,早晚也能收心。
那些舊卒,解甲歸田,容易滋亂,餓壞了不造反也只能當匪寇;放著不管,容易被人煽動,再餓一餓,十之又成敵軍了
這道理,就像很多異族或異獸,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無法勝利,依舊開戰、侵略。
沒辦法,資源養不了那么多人或獸,那只能優勝劣汰,死一批人,緩解壓力了
很殘酷很無情,卻也很無奈很現實
天下富饒,盡歸關西關中。
河南戰役失利后,大隋帝國就按兵不動,十之也有等待離國崩潰的緣故在內。
戰爭,不只是在軍事或沙場上,經濟、民生、政治等,都是極大利器
“是”
不待長孫無忌說完,武信眼神凌厲瞥了眼,使得長孫無忌咬牙應道。
無論如何,東都洛陽極為重要,放粥發糧,確實是離國穩定和收買人心的最佳最快的手段,沒有之一。
當然,對于那些高層群體,這手段就作用不大了,人家不稀罕啊
就算東都城內餓殍遍地,也有不少人依舊天天沐浴,吃得肥頭大耳,還能全力練功,營養充足。
“花公公”
武信點了點頭,再次點名道,讓人緊張關注,卻聽武信鄭重吩咐道
“我國治軍嚴謹,對百姓秋毛不犯。但是,形勢危急,卻也是不得不為,探查城內所有人富賈豪強,不要一銀一銅,所有糧食物資,全部登記,盡力分配供給,拯救全城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