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信的強大思維能力,還是足足揣摩了一夜多,而后把名冊交給李靖和高士廉,也包括花公公、魔后等人,由他們負責處理相關之事。
當然,這是離王的初步意思,距離真正實施肯定還有段時間,并非圣旨,名冊上的人還有緩和的余地,因此引發的矛盾,也好及時處理和有緩沖余地,這也是武信提前交出名冊的主要目的。
另一目的,就是關系到晉國大典后的冊封大典,也讓那些和離王意志相反的人,好好考慮衡量下有點半威脅的意思
果然
這名冊一出,頓時天下嘩然,暗流涌動,朝堂震動,文臣武將的各種交際活動,迅速狂飆數倍。連離國諸妃也跟隨躁動,紛紛以各種借口探望“大姐”長孫無垢
因為長孫無垢是唯一一個沒上名冊的重要人物,以她的身份地位和威望聲名,顯然不合理。
很大可能長孫無垢也參與了這份名冊的制定。
當夜。
武信正和高士廉、李靖、長孫無忌、宇文愷等人,商議再建天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代價。
以武信的意思,是想配合五方鎮軍,在離國北部和東部,建造兩座天都,以成五都鎮天國之局,也能極大震懾內憂外患,特別是四方邊疆的長期騷擾。這樣武信等人走得也放心。
可惜,計劃和現實偏差太大。
自古以來,才三座天都,江都還是大隋新建,可想而知天都的建造之難。
就算離國已經統一天下,暫時沒什么大的動亂或其他大問題,也難以建造一座,更別說兩座了。
李靖、高士廉等人,還沒為武信分析建造天都所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光是宇文愷的專業性概述,就讓武信臉色難看萬分,拋了建都之心。
地基、材料、勞工、俸祿、遷徙人口等,宇文愷只是簡單提了下,尚未細說,武信就聽不下去了
“啟稟吾王,燕國公求見”
正當武信心情不善時,一位禁衛前來匯報道。
“不見燕國公是否閑著沒事干了一直往孤這里跑瀆職是什么罪知道嗎”武信惱怒呵斥道。
自從名冊宣布后,燕國公羅藝已經是第四次求見了,當他武信閑著沒事干嘛他不煩,武信也煩了。
“吾王,燕國公應該不是為了自己而來”李靖遲疑了下,苦笑提醒道。
“什么意思”武信凝眉問道。
“燕國公之子,羅成和羅松,都上報想跟隨吾王離開了”李靖應道。
“明白了”
武信恍然大悟,原來燕國公羅藝是為了不讓兩位兒子離開而來,為父之心,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