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又名南陽府,位于天都正南方,潁川府西南方。
周圍名岳和山脈眾多,西北方有名岳華山、鎮武山脈、三崤山脈等,東北方有名岳嵩山、古岳軒轅山脈,西南方有景荊山脈,不但是天都南方重要門戶、中轉站等,更是天下排得進前十的大府、重府。
經過近半月行軍,飛蟬軍終于抵達宛城。
雖然飛蟬軍沒特意鎮壓和剿滅黃巾軍,沿路還是收降、嚇跑和擊潰了不少黃巾軍,贏得了不少聲名。
不管是在長社府大決戰,還是潁川府攻防戰,飛蟬軍因數量問題,并不突出。
但是,飛蟬軍行走在府郡之間,基本是所向無敵,讓敵軍望風而逃。
不管是威名、聲譽,還是實力,飛蟬軍都足以鎮壓一方賊寇了,連帶各地官府、勢力等,也頗為禮遇。
抵達宛城時,宛城城主和城內勢力,更是熱情且恭敬迎接。
畢竟飛蟬軍的到來,不只是朝廷新貴巾幗侯,也讓宛城及其附近安全許多。
如今的飛蟬軍,規模已經達到六萬之數,名義上,一萬是飛蟬軍,五萬是隨從護衛、輜重后勤等,反正怎么說都行,只要不認是飛蟬軍就行了
如此規模的軍隊,一般情況下,不大可能入城。
宛城城主卻大開方便之門,很大方爽快地特許六萬之眾,全都入城休息。
宛城可謂天都正南第一府、第一城,遼闊浩瀚,繁榮昌盛。面積、經濟、人口等方面是潁川府的數倍,府城也是潁川府城的幾倍大小,區區六萬之眾,有的是地方安置。
巾幗侯貂蟬,確切地說是武信,并不急于趕到襄陽府,樂得在宛城停留,便順水推舟入城。
不得不承認,聲名鵲起的飛蟬軍的入城,造成的聲勢確實不小,就像給人心惶惶的宛城,打了一劑定心劑,這也是宛城城主的主要目的之一。
入城后,各種應酬有巾幗侯貂蟬,威名赫赫的箭神黃忠、虎癡許褚,乃至王佐荀、傀魔黃月英、兵仙獨孤伽羅等“名人名將”,這些全是宛城城主和城內各大勢力的熱情邀請對象。
武信依舊是個碌碌無名的“小卒”,樂得清閑,并趁機了解天下形勢,逛逛宛城。
安置飛蟬軍之處,是宛城城主特意調撥的軍營,六萬軍隊綽綽有余,還顯得有些空曠了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宛城城主如此熱情和禮遇,貂蟬推脫不過,只能帶著黃忠和許褚前往。
獨孤伽羅、黃月英、荀等,則是借口推辭,跟著武信、陰妃、彼岸花等,處置飛蟬之事,了解天下局勢。
首先是長社府和潁川府的戰利品,這是飛蟬軍首要之事,更是武信有底氣想組建類似于虎豹騎的精銳之師的主要原因。
長社決戰,飛蟬軍其實沒混到多少戰利品,當時就直接南返潁川府了。
不過,貂蟬和黃忠戰后留下了,也因此獲得了一點油水,得獲約為一千五百萬靈石的“分紅”。
大頭還是來自潁川府
夜帝何曼的“暗夜天怒”,毀滅了潁川府,也讓絕大多數幸存者,因此大發特發,是真正的國難財、滅絕財。
反正是無主之財,不要白不要,只會便宜了黃巾賊,當然要刮地三尺。
潁川幸存者又基本成了飛蟬軍,自然也就成了飛蟬軍的資產
那是一筆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極品靈石沒有,擁有者修為境界及其勢力自然不弱,沒死,自然沒“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