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捋捋胡子嘆息道“這么多藥材,我一把年紀了,全烤干得弄到什么時候”
姜云恍然,“哦原來先生是偷懶啊。”
“你懂什么,這么多藥材全都烤干,不說費時費力,便是柴火都要花費許多,反倒累得村民們又要給我送柴,不妥不妥。”蘇先生一本正經道,“靈芝草藥皆是上天的饋贈,或許就有這一分陽光的緣故,只是不知這一分陽光何時會再次降臨”
也不知是這場雨下的足夠久了,還是老天聽到了蘇先生的感慨,第二日,天就放晴了。
驕陽燃燒著晨霧,帶著金黃的余韻緩緩地躍上山頭。
蘇先生站在廊下,靜靜地賞完一場久違的日出,然后不緊不慢地開始將藥材搬出來晾曬。
“不能繼續偷懶咯。”蘇先生自言自語道。
這些日子,姜楊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天色。
在看到太陽鉆出云層的那一刻,姜楊激動地一躍而起,“二哥,二哥快起來,出太陽了可以下山了。”
隨著姜楊的這一聲嚷嚷,整個院子都忙碌了起來。
姜柏和姜楊在裝橘釀葛根粉,姜云在一旁幫著數數,她現在已經可以輕松數到百了。超過一百的,數一百就往地上擺個石子,也不怕算錯。
為了避免下山的時候顛簸把葛根粉摔粉碎,他們先往竹籃底部鋪上一層干稻草,然后碼上一層橘釀葛根粉,再鋪上一層干稻草,再碼一層橘釀葛根粉
姜老頭去后院的柴堆里翻找些干柴。
連著下了這么多天的雨,山下的干柴肯定很好賣。
柴堆上搭了棚頂,雖然外圍的柴難免淋濕一點,但是里面的柴還是干著的。
周老太則給這些天烘干的鉤藤裝袋稱重。
因為一直下雨,采回來的鉤藤都只能拿去灶上慢慢烘干,這么些天也就攢下十一斤。
劉素和周俏在廚房準備一家人的早飯,順便貼幾個糠餅給他們帶路上。
早飯做好的時候,他們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姜老頭挑一擔柴,兩兄弟則挑著十一斤的鉤藤和兩百多個橘釀葛根粉。
姜楊的懷里還揣著蘇先生讓捎的信和劉素交代的布袋。
三人懷揣著一家人的期待,迎著朝陽下山。
路上也碰上幾個挑柴下山的村民。
至于下山賣葛根粉的,竟一個也沒有。
別看挖葛根的時候,不少村民都加入了,生怕晚一步被人挖光了。但是主要還是拿回家自己吃的,真要拿去賣,一個個卻猶豫了。
畢竟當初那個賣藥差點賣進牢房的教訓擺在前面呢。
可是姜家這邊卻是沒別的辦法了,再不買點糧回來,就算今年冬天挺過去了,明年開春一家子吃什么
要知道距離來年糧食收成還有足足半年呢,家里的存糧卻實在是不多了。
他們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了,如果藥鋪不收他們的葛根粉和鉤藤,他們就原路挑回去,絕不糾纏,也絕不與人沖突。
沒糧吃,可以吃野菜,吃一天扛一天,可要是進了牢房,那能不能撿回一條命就另說了。
保安堂的藥童看著三人衣衫襤褸,肩上又是柴又是籮筐的,就知道他們不是做熟的藥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