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周老太提起四郎,蘇先生到底不死心道“如此也好要說這四郎年紀倒也適宜,以往他也一心向學,今日怎么不見他”
這話倒是不假,如今流行大齡入學,十五歲入學的的不在少數。尚書大傳里便有“十五始入小學,見小節,踐小義。”
但劉素這些年受病痛折磨,如今又一心為姜云遮掩,耗費心神,許多事都難以周全。
周老太更是不懂這些,聽著蘇先生的話只當他看重姜楊,也不好說姜楊一心賣山菌,只道“那孩子懂事,一心要供幾個小的讀書。”
蘇先生想想姜家的情況,也不便再多說什么。
于是幾人一番商討,定下五日后正式辦入學禮。
蘇先生要在村里開辦個小學堂,這事自然少不得告知村長。
以往只道蘇先生不愿教書,這些日子瞧著姜云三個小的日日前去,也只當蘇先生喜愛他們機靈,讓他們陪著下棋,順便跟著識字、數數,就如當初的姜楊似的。
哪知這回蘇先生竟是要正式開辦學堂。
村長想到家中的孩子,心中一動,便提起村里其他的孩子。
蘇先生也知村民們素來對他有誤解,但他樂得清靜,也從不解釋。
如今也只道“蘇某才學淺薄,怕是辜負鄉親們的厚望。只因姜云那三個孩子,日日在我身邊服侍,我瞧著似自家晚輩,便是教上幾個字也無妨,是她家長輩多禮,這才弄得正式些。”
村長一聽,只恨當初沒遣自家孫輩和姜云他們同去。
“哎喲,都是鄉野村民的,哪有什么厚望,只求能識得幾個字便是天大的福氣了。先生如今既已收了三人,那不如多收幾人,人多熱鬧不說,先生也好多收幾份束脩,補貼家用不是”
來之前蘇先生便知難免會有這么一遭,心知推脫不過,早已有了對策。
“蘇某生活簡單,清凈慣了,也不圖那一兩份束脩。”說著話鋒一轉,“更何況讀書一事到底講究你情我愿,若是孩子們真心求學,蘇某教上幾個字也無妨。”
村長聽了臉上難掩喜色,只是見蘇先生的話似乎還沒說完,便按捺住了,瞧著蘇先生等他的后話。
“待小學堂正式開學后,村里適齡兒童,愿意學的,只需自備矮凳于課室后旁聽。若能遵守紀律,耐住性子學上一旬,回頭便行了入學禮,正式入學。”
村子欣喜不已,自然滿口應下,雙方又是一番商討,定下諸多細則。
此消息一出,村民們皆嘩然。
但凡有心思的,皆回去清點家當。
雖說前一年遭了風災,但之后的葛根粉,不少村民都得了實惠。
近來山菌不僅賣得容易,又比往年價格穩定,不少村民手頭倒也寬裕了幾分。
這么一算,又都念起姜楊的好來。
于是各個都翹首盼著小學堂正式開學。
姜柏也不下山賣柴了,和姜老頭一起,選了好木頭,日日在院子里趕工,按著蘇先生的要求做桌椅。
姜松和姜楊則去蘇先生那收拾課室,加固泥瓦、修整窗戶,忙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