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人都說三阿公您厚道呢,知道我們云娘的不容易。不過這事我娘交代過了,如果大伙想種,這第一回的菌種不要錢。”
姜招財一聽當即就要拒絕,卻被姜楊一手按住,“您稍安勿躁,且聽我說。這么些年,我們家過得不容易,村里人都沒少幫襯我們,這些我們都記在心里。”
姜招財不樂意聽這話,張嘴便反駁道“鄉里鄉親的,哪去計較這些你當初你們家賣葛根粉不也二話不說就帶著村里人一起嗎哪算得那么清的。”
“您說的是,那書里不還說遠親不如近鄰的嗎哪能算得那么清。可這種香菇的事我是存著私心的,少不得要和您說清楚。”
見姜招財靜了下來,
姜楊繼續道“當初云娘想要種香菇,就是不想家里人辛苦上山采摘,也心疼我到處去收,所以她一早便想好要教村里人種香菇和木耳的。”
姜招財聽到這隱約有些明白,抓著他的手嘆道“云娘是個好孩子。”
“是啊,她從小就懂事。所以家里也都慣著。本以為她只是鬧著玩的,誰成想還真給她種出來了。”
姜楊說著一臉心疼,“小小年紀每天連個睡懶覺的功夫都沒,一有空閑就往地里跑,不是在種地,就是在照料那些木頭,功課也一點沒落下。”
聽著姜楊的話,姜招財想著自家的小孫子,忽然有些手癢。
姜楊借機夸了一番姜云,然后話鋒一轉,“所以說,我可等著收你們種的香菇和木耳呢。
云娘說了,一份菌種種下去,只要照料的好,怎么也能收上兩三年。只是她想著大伙兒頭一回種,心里肯定不安,所以這第一回的種菌她白送,要是大伙兒還想再種,手里也有了本錢,那再來買菌種就是。”
話雖這么說,但姜招財卻依然心有不安,“不成不成,哪有白學了方法,還白拿菌種的再說了回頭我們收了香菇,總是要拿去賣的,你要愿意收,我們還省事了,高興還來不及呢。”
“三阿公,當初我沒有本錢,你們不也一文錢沒收就讓我先拿著干貨去碼頭的嗎更何況,這事我娘可都發了話的。”
一聽周老太發話,姜招財便知這不是客套了。
村里人都清楚,周老太這人雖然摳門,不會讓人占她便宜,但也不想占別人便宜。
于是姜招財便不再推拒。
說完菌種的事,姜楊狀似隨意地問道“三阿公,您家竹筍和姜荷現在是在學堂上學吧”
說起這個姜招財就有些恨鐵不成鋼,“嗐,可不是嘛,十個
都去旁聽了,結果柳條幾個大的才坐了三天就坐不住了,剩下的只竹筍和姜荷勉強過了先生的考核才入了學。”
“已經很好了,學堂現在一共也就十一名學生,您家就占了兩個,我還聽說,您家姜荷的功課可是被先生夸過的,您該高興才是。”
姜招財想說“你們家還占了三個呢”,可想想自家的孩子實在比不得,索性不提,聽他夸姜荷,姜招財嘆息一聲,“也就姜荷省點心,竹筍實在是”
姜招財頗有些一言難盡道“每回做功課都做到夜深,做不完還總哭鼻子,沒少挨他爹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