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沒了先前面對沈火年時的氣勢。
姜云對他們死不承認的態度早有預料,對此不置可否,“聽說要驗山菌?若是我來驗,不知道鄉親們覺得可信否?”
圍觀的鄉親們忙不迭地點頭,七嘴八舌地表達了對姜云的信任。
若說先前是姜楊的信譽征服了他們,在今年姜云給各村分了紅薯秧苗,又給每個村送了一本《農書》,更在上嶺、翻藤、去頂的關鍵時期,親自到各村去巡查指導之后,在今年紅薯收成之后,各村村民們對姜云的信任可以說是達到了頂峰。
別看姜云年紀小,可說起種田來頭頭是道,今年干旱嚴重,那些分得紅薯秧苗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便是沒有分得紅薯秧苗的,但凡來嶺口村買紅薯的,那價也是比米糧要低些。
況且,十里八鄉誰不知道姜云研究出了香菇種植?
若論對山菌的了解,誰還能敵得過她?
要說她騙人?
那不可能!
你瞧瞧她那清亮的眼睛,笑起來眉眼彎彎的一個嬌俏小娘子,怎么會騙人呢?
陳酒他們倒是想反駁,但是他們不敢啊!
當初她去各鄉巡查的時候,有不長眼的二流子見她好欺負,想要她的錢,還想對她動手動腳,直接被她擰斷了手。
雖說這么多人看著呢,姜云沒什么正經的理由必然不會對他們動手,可……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姜云幾次向他瞥來的眼神,總覺得是在打量著要從哪處下手才好。
陳酒緊張地咽了咽口水,“算、算了……”
不等他說完,姜云便打斷他的話,“怎么能算了呢?你放心,我們工坊做事光明磊落,凡事都講究證據,既然你說這些山菌是你們精挑細選出來的,我們自然要好好驗一驗了,你放心,必定不會讓你們吃虧的。”
姜云一臉認真道,“不僅要驗,我還能教教大伙兒該如何辨別,來來來,把他們的貨都拿來,我們一袋袋來驗。”
陳酒想阻攔,卻沒人聽他的。
就連圍觀的鄉親們也稀里糊涂地開始跟著姜云學了起來。
雖然他們并不知道學這個有什么用處,反正姜云愿意教他們學著總是沒錯的。
姜云一邊挑揀著袋子里的山菌,一邊介紹著——
先是根據菌菇“開傘”的狀態,判斷其屬于什么生長階段的。
再根據碎片的弧度,推斷其大小。
最后根據斷裂面的顏色和光滑度,來判斷其破碎的時間,是曬干前還是曬干后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