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開端,就受挫了。
太上皇破例用她,可不會再建女醫館,估計也就不會容許更多女醫在太醫院出現。
于是這日下班回家,林姜就有些情緒低落。
而黛玉也正好剛從賈母處聽了一耳朵婚事教育,正是不自在的時候,兩個人一對臉不由同時問對方“妹妹姐姐怎么不高興”
兩個人交換了一下彼此的煩難事。
林姜聽了賈母的話,就安慰黛玉,橫豎賈母不敢跟黛玉說破,而只要林如海還在,賈母就做不了主,得去跟林如海對線。
父母之命可是繞不過去的。
而黛玉聽了林姜的煩惱,就把自己的私人之事先拋下,先替林姜考慮這件事。
她是知道林姜心意的,并不是那種學成文武藝,賣于帝王家就此安心的人。有的人做官,是真的想為百姓做點什么。
比如父親林如海。
黛玉就聽父親說起過,雖則官越來越大,但他倒頗為懷念最開始考取了探花郎,剛出翰林去地方做父母官縣令的日子。
那時候他的每一個舉措,都是實實在在為百姓謀福利。
破除一條陳規爛矩,減輕一年徭賦,整個縣城的百姓立刻就會受益,看著他們日子越來越紅火,林如海就很有成就感。
當然,如今他管著鹽政,手握是天下財權的主脈之一,更是關乎著無數人的生計,也是半點不能含糊。只是不如當年,那么真切地親眼見到百姓受益而已。
當年林姜展露醫術后,林如海就曾單獨教導林姜讀千遍大醫精誠論,尤其是其中“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的名句。
林如海更曾親手書寫此恒言,贈與林姜,望她時時自省。
為醫者,術業本領固然重要,但那一點慈心,才是萬萬不可少的
林姜也一直將林如海所贈的手書帶著,現在就掛在她屋里,連衛刃給她的錦旗都要靠邊些。
黛玉想了片刻,忽然道“姐姐,既然女醫館不可立,那么你可不可以寫醫書呢”
林姜略微一怔,她還真沒想過這件事。
倒是黛玉靈光一閃后,心思立刻越發轉動起來“姐姐想想,這世上的事兒多半如此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勤奮學子常有,設立講壇的名師大儒不常有;自然,這世上也是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常有,名醫不常有了”
“我知道姐姐的想法,入宮廷得名聲,是為了從皇城中立榜樣,使得世間出現更多的女醫者,不然靠著姐姐一個人,就算天天出去扶脈不眠不休,又能治幾個病人呢總是杯水車薪。”
“可現在既然暫時不能設立女醫館,不能有更多的女醫,那能不能讓病者學著自明呢”
黛玉攥著帕子轉身,目光中似灑落星辰一般明亮。
“姐姐可還記得,咱們讀到的先妣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