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紹王與王妃各自從林家前院書房和后宅內告辭,夫妻倆人在馬車上一對視,都不必說話,俱是笑了出來。
周黎蘅在前頭騎著馬,紹王夫婦正好在車里說話。
紹王妃就問道“林大人許了嗎”
紹王摸著胡子笑呵呵“一家有女百家求,林大人只此一女,怎么會輕易松口就許以愛女。只是他見了蘅兒相貌,又與蘅兒說了些話之后,倒是越來越和氣。”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雖平日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嚴父樣子,實則紹王對自家兒子還是很有信心的。
王妃聞言也很是歡喜,就與紹王合計;“我想著吳老夫人年高德昭,與林家相熟的也早林院正剛到京城,還沒入宮無官職的時候,吳老夫人就于人前格外護衛她,情分自然不同。正好吳老夫人與咱們府上也算是親戚,就請她老人家做個保山,從中正式提出此事說合,王爺看怎么樣”
紹王尤嫌不足,只道“吳家說到底只是巡撫之家,既沒有爵位,論起官職來又還不如林如海要好的媒證,我進宮去請皇上和皇后出面就是了,這樣豈不是更光輝。”
王妃反而覺得不好“請陛下與娘娘,倒像是以勢壓人了。咱們還是先請吳老夫人上門說合,她是親近些的長輩,也好去問問林大人對女婿家還有什么旁的要求。你叫皇上去開口,讓林大人說什么呢”
紹王不禁有點迷惑起來“別的要求咱們家還有什么叫人不滿的”
王妃都懶得理他紹王這種天潢貴胄的出身,很難為別人設身處地的考量。
而她作為嫁入紹王府的媳婦,當年魏家與她本人其實都是有不滿的比如紹王婚前就有幾個貼身伺候的宮女,比如紹王曾經那為數不少的妾室。
要不是紹王待她有情,大婚后什么后宅事兒都聽她的,就這些烏泱泱的小妾,就夠紹王妃頭疼的。
當年他們魏家對此很有些微詞。
只是紹王的婚事,當年是其兄長,太上皇親自做主的,魏家對上太上皇那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哪里能提什么意見。太上皇也不是那種能聽臣子發言的人。
魏家只好提心吊膽把個女兒抵了過來,很是擔心了兩年。
故而紹王妃是能體諒林家的擔憂的。
而周黎蘅打小身子并不多強健,之后更添了個說親就倒下的怪病,故而紹王妃也就一個房里人都未曾給他放過。
這在京中少爺里也是少見的。
紹王妃想,林大人若是疼愛女兒,必是要關注紹王世子的妾室問題這話只好向吳夫人這種多年至交的長輩去說,難道還能跟皇上說
好在紹王雖然不能體諒到這樣的細節,但他聽媳婦的調度,見王妃執意要選吳老夫人,也就依了。
而且還是個急脾氣,回府后就命人去請吳老夫人。
吳老夫人來到京城,原本就是為著林姜入京,她也一并跟來意圖治病的。
隨著林姜醫術的飛速進步,她的風濕病痛基本全然消失,于是常日呆在京城中,還有點無聊。
聽說紹王府有請,吳老夫人就有些猜測,過府后一聽此事,更是歡喜,只道“真是一對兒好孩子好姻緣。”
人老了本就愛拉紅線做個媒,何況做這兩戶人家的冰人,也是一件榮耀體面的事情。
吳老夫人答應的很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