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令皇上印象深刻的,則是五皇子的書被人偷去那一回。
事發突然,五皇子處理的算是可圈可點,但更讓皇上看好的,是他那背負著壓力通宵補的作業,還是字字工整,讓人看不出倉促來。
皇上想起此事,便將手里的折子合上“朕有意將老五也封為親王,林卿怎么看”
林如海立在下頭“臣謹遵圣命。”
他怎么看林如海不打算有什么看法,又不是他的兒子們,皇子們還不是皇上想怎么封就怎么封。
他作為禮部尚書,是皇上吩咐了,讓他按著前頭的例寫冊封皇子的條陳,林如海才扒拉著前幾任帝王的舊例,給皇上寫了上去。
大周歷代都是按照年紀來封王的,一般成婚的年長皇子,就封為親王,其余未成婚的皇子們便先封郡王等大婚的時候,好加一重恩典。
按照這個舊例,應當是大皇子到四皇子封為親王,其余皇子皆為郡王。當然至于那些還不到十歲的小皇子,皇上暫且放一放不封也可。
林如海照著舊例報上去,皇上翻了翻,就提出了給五皇子加封親王。
皇上有此意,林如海當然沒有異議。
很快,皇上在朝上正式宣布二皇子到五皇子封為親王,賜居出府,其余皇子尚且年幼,仍舊居于宮中,待大婚后再行封王。
眾朝臣都要跪下山呼皇上萬歲了,忽然反應過來等下,是不是還少點什么。
對啊,皇上剛才說的是二皇子至五皇子,四位皇子封為親王,那,作為長子的大皇子去哪兒了
不說旁人,就連林如海也挺意外的。
而作為禮部尚書,他不得不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站出來“臣請旨,皇長子殿下”
皇上擺擺手“鎮國將軍。”
眾人
大周宗室爵位極少有世襲罔替的,都降等很快,皇子封為親王,到了親王襲爵的嫡長子就得降一等封為郡王,而郡王再往下傳,就是鎮國將軍。1
按理說,皇上給大皇子封的這個爵位,應該是百年后,由大皇子的孫子來繼承的。
朝臣們俱是震驚臉,唯有林如海不動如山也不錯啊,大皇子這也算是提前感受子孫后代的生活了,旁的皇子還沒有這個待遇呢。皇上果然是英明圣主啊。
林如海作為禮部尚書毫無異議,但御史臺卻有御史照例蹦出來質疑皇上。
這也算是御史的基操了監督彈劾群臣的罪失,順便彈彈皇帝的非常規操作。
于是有位膽大的御史站出來道“皇長子居眾皇子之首,爵位卻如此之低,臣懇請陛下再從長考量。”
皇上坐在龍椅上,以手支頤,似笑非笑。
“朕乃諸皇子之君父,莫不是吳御史覺得比朕還要夠資格,給皇子們安排爵位吧。”
吳御史當場就跪了。
這話他要是敢回答,就是妥妥的造反。
如今這天下,早不是太上皇還在的時候了。
那時候皇上不得不小心翼翼,哪怕厭惡大皇子也不能流露出父子不合,免得太上皇因此斥責,不安分的弟弟們因此攻訐他。
現在,皇上的喜與怒,就是這皇室里唯一一桿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