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姜從前年節下上門拜訪秦老,就見他老人家在沒了太上皇的壓力后,身體倒是逐漸硬朗,就是在家里閑著似乎有些焦躁。
每回跟她說起來子孫,一點兒也不是笑呵呵的慈愛老人樣子,反而流露出在宮里少見的暴躁,只說他們都不成器,不肯上進,又恐他們將來傳承不下秦家的醫道。
林姜知道這是忙慣了的人,退休了有些不適應。而且秦院正確實是水平高超,平素在太醫院看太醫們,也就罷了,可現在閑下來,倒回頭看自家這些沒考入太醫院的子孫的醫術,那真是血壓逐日走高。
要是秦院正在家頤養天年,林姜也就不打擾了,但看他這種典型的退休綜合征,林姜就詢問秦老要不要出來坐館。
聽說是皇上恩準,林姜自己一手打造的醫館,秦院正就有了三分心動,等跟著林姜去實地考察了一番后,秦院正的心動就變成了十分,走的時候,連自己辦公室都選好了“那間外頭種著幾株好松的小院敞亮。”
林姜一口答應“好嘞,那就是您的名醫診室了。”
這一日,秦府上下子孫都覺得燒了高香父親祖父今天沒有罵人哎
而林姜要請前任院正,自然要上稟皇上。皇上本覺得希望不大,因他是見過秦老上書告老時,那副頭發稀少頹喪莫名的樣子的,覺得林姜請不動。
誰料林姜回來,只道順利請出了名醫。
皇上聽聞她連秦院正都能請出來,當真是覺得難得,還開玩笑道“先后兩任太醫院院正在同一家醫館,既如此,朕在匾額上就寫民間太醫院如何”
林姜笑道“皇上御筆,也可以寫太醫院分院。”
當然最后,皇上的題字并沒有用這樣戲謔的名字。
因皇上是個不忘初心的人他可沒忘了,當時同意林姜建醫館,是為了神仙跟前的面子工程。要不是林姜提起,傳授她醫術的神僧讓她懸壺濟世,皇上還未必同意林姜立這個醫館呢。
于是,皇上非常務實的為醫館起名為仙來醫館,算是給神仙一個交代。希望神仙注意到他這位非常重視醫道傳承的皇帝,然后再次降下神跡,廣贈仙藥,免了他大周子子孫孫的病癥。
聽聞皇上已經御賜了匾額,在家里閑的轉圈的秦院正根本坐不住,著急要出山看診,就想讓林姜先收幾個大夫就把醫館開起來,別搞什么大規模尋人了。
林姜卻勸他,既然有了皇上的匾額,也有豐厚不需要考慮的經濟基礎,那就要一炮打響名聲。
廣告費和前期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林姜是請了不少人手將皇上親題仙來醫館要開張的消息,按圓周輻射到京城周邊的城鄉小鎮甚至村戶里。
這里頭也少不了衛刃的好鄰居,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的幫忙。
五城兵馬司管京城內外治安,手下兵丁小吏頗多,平時京郊各地壓制不住的治安問題,也都會上報他這里請求京中支援。他本來也會按時派人去周邊鄉鎮走訪巡邏,這回順帶就將醫館的消息帶出去,果然效果極佳。
不但如此,林姜還早備了報名表,與消息一并下發,讓有意報名的大夫填報名表,先篩出一部分來。
因京城內外報名的人太多,秦太醫不免擔憂“陛下親賜名的醫館,又月俸豐厚至此,自然多得是大夫要動心。可這般招人,會不會讓各村都沒了大夫,全都來京城,倒叫當地村民百姓看不上病受苦”
林姜不期從前只關注醫術的秦老也會關心這個問題,就忙與他解釋了一番。
她指著報名表道“這些表都是給發當地官服或是村正,表有兩種,一種是要來坐館的報名表,還有種是申請來進修的表格。”
“進修”
林姜又先給秦老講了遍何為進修。
她知秦院正必是能理解進修的好處“正如秦老所說,醫道多半是家族傳承,極少有人愿意傳給不相干的外人。但是這樣一代代往下傳,很可能出現越傳醫術越差的情況。”
就像金庸筆下的降龍十八掌,是一代代往下傳沒錯,但遇到個資質差的幫主,學不會十八掌,只學會十六掌,那下一代就少兩掌了。如此幾代下去,最后可能就剩幾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