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姜第二日就去打聽歷來放出宮的宮女,之后的人生經歷。
她思來想去,直接去找了這宮里最資深的宮人之一,太后娘娘身邊的常嬤嬤。
作為宮里的常青樹,常嬤嬤已經見過了無數宮人進來與離去。
慈安宮宮人居住的小偏院里,常嬤嬤自然住著最好的一間南北通透的大屋。
見了林姜,常嬤嬤先笑給她道喜“院正大人可是快要大喜了,怎么今兒有空來我這兒坐坐”
林姜來都來了,就先給常嬤嬤診脈,又將從前留給常嬤嬤的方子改了改。
這才切入正題,問起常嬤嬤,每年到了歲數出宮的宮女都去了哪里。
常嬤嬤瞇著眼睛“宮女不比太監男人能傳宗接代,家里要不是窮極了是不會把兒子賣到宮里挨一刀做太監的。但送女兒進宮當宮女,卻未必是山窮水盡的。”
“許多是家中女兒多了就嫌棄,或是一時不濟缺幾兩銀子使,見宮里每年一度要宮女,就簽字畫押,帶上官府文書證明是良民,祖宗內并無罪人,就可把女兒送到宮里當差,父母領五兩銀子走。”
林姜點頭就像是襲人,原本把她賣進賈府的時候,是家里窮了養不活這么多孩子。但后來又漸漸復了原氣,甚至都能想著跟榮國府贖人了。
宮女也多是如此。
“這樣的宮女,到了三十被放出去,自然就回家里去,以后由家人做主。”
常嬤嬤捧著手爐子,有點渾濁的雙目陷入了某種沉思“當然,也有很多宮女,連本家都不記得了,是被賣給了人販子或者是官家人牙子,輾轉進了宮,連名姓都不知道,自然無處可去。”
就如同小雀兒。
常嬤嬤見林姜是真的對她們這些宮人感興趣,也就細細給她講了。
這些無家可歸,到點出宮的宮人,下場最好的就是那種宮里特許留到四五十歲才厚賞出宮的資深嬤嬤們,她們一旦告老,就會被許多官宦人家接到家里去,教導女兒們規矩。
就算不是為了送女兒入宮,但學學皇室規矩,也算是說親的一道砝碼了。
但尋常的宮女,就沒有這樣被人請了去做西席的好事兒了。
有的會去下頭王府里做一些管事的嬤嬤,還有的就繼續為皇城服務,比洗衣房需要兩個管事的嬤嬤,或是太后娘娘每年設粥棚布施災民需要人看著之類的雜活。
常嬤嬤嘆息一聲“但這也得有門路的宮女,才尋得著新的差事呢,許多也就只好拿著出宮時主子賞賜的四十兩銀子,在市井中賃一處房舍,愿意成婚的呢,就好賴尋個人嫁了,那不愿意的,就只好做個小本買賣,緊巴巴地了此余生罷了。”
林姜這些正是她需要的人。
年長、穩重、做事麻利、口風還緊不會亂說病人的在這宮里,大嘴巴的人也很難安全的混到出宮那一日。
便是她們暫時沒有任何醫術上的根基也不要緊的,宮女們經過在十數年在宮里日復一日的宮規訓練,早就把執行力刻在了骨子里。
晚上睡覺都能控制自己不翻身的,生了病也能強制自己不在主子跟前咳嗽一聲的人,還有什么做不到
而宮女做久了,第一在待人接物談吐上就沒有問題,而且耳濡目染總比外頭的百姓知道些保養之道,尤其是伺候后妃的宮女們,天天看著主子們研究的就是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