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紈绔子弟就算自己糊里糊涂還想替賈珍瞞著,家里大人們但凡明白些的,也是不肯的,此事可是經了圣諭的,要再有隱瞞,耽誤的就是自家孩子的前程,于是打著罵著叫他們將素日去寧國府所做之事一一寫出來。
然而這些大人在看到子孫們,清楚招供了去寧國府吃喝為樂、臨潼斗寶,孌童歌姬,嫖賭俱全的時候,恨不得再死捶他們一頓
而家長們總有一種癡心,覺得孩子壞了也是別人帶壞的,所以倒有幾家公侯伯爵來拜托蔡侍郎,請他快把賈珍這顆毒瘤拔了才好,要不然,連他們家這些好孩子也給帶壞了。
對這種觀點,蔡侍郎持保留意見。
但他很快還是把關于寧國府的罪證整理了出來。
與賈珍想的不同,蔡侍郎根本沒想取證寧國府男女關系混亂這件事,畢竟男女之事,除非當場捉住,否則都可以抵賴,傳言可不能做證據。
而大周律法,以奴告主,也沒啥好下場。寧國府的奴才,是一家子都在府里的,估計為了親人也會咬緊牙關不吐露賈珍的罪行。
于是蔡侍郎直接隔山打牛,放下寧國府內的男女陰私,只奔著寧國府賈珍守孝期召聚人口賭博,公然觀優聚樂等罪名去了。
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孝期行此等劣行,大不敬。
人證數目眾多又罪證確鑿的一份折子遞上去,皇上當朝表示震驚深切動容,然后痛心疾首在龍椅前踱步兩番,怒道“朕以孝治天下,卻不想朝中勛貴就出了這樣鮮廉寡恥之徒。這豈不是朕治理朝綱不嚴的罪過”
而這時候,忠順親王站出來落井下石了“此等表里不一之人,實乃欺瞞圣上,他居于國公府院內,陛下如何得知”
又道“臣深佩陛下仁孝過人,還記得,當日太上皇龍馭賓天,陛下悲痛吐血,可見孝義。卻不想朝中竟有這等人,好在各國國君已經離京,否則豈不是丟臉丟到外夷去了”
皇上有點意外,忠順親王一般都是背景板,怎么今兒忽然開口,還慷慨陳詞地捶賈家
說來這忠順親王,乃是太上皇的一位庶弟,看這給的封號,就知道相當于襄王,都是早早被放逐出皇儲之爭,專門躺平負責忠于順服新君主的王爺。
他在京中威勢、地位皆遠不如比他還小一歲的紹王。
但到底也是皇上的叔叔,平時忠順親王就樂呵呵聽戲看曲兒,美滋滋過安閑頹廢的小日子,人人自然也敬著他,沒人專門去得罪他。
可就連這樣的人,都是跟賈家有梁子的忠順親王是個實打實的票友,非常愛聽戲。
忠順王府里養了四五個戲班子,里頭都有名角,有京里出名的臺柱子。
這也是忠順府上花銷最大的去處了,連紹王府有時候辦宴席,都會借一借他的戲班子,可見出名。世家公府都以年節下能請到忠順王府養的戲子來串兩場戲,為光彩顏面之事。
而忠順親王這幾年最看重的就是一個本名叫蔣玉函,戲名為琪官的戲子。
當然忠順親王這看重里,多少帶點桃色意思了,故而更視之為禁臠。
可誰料這琪官出去應酬,就跟賈寶玉關系好了起來,互相還送了紅汗巾子,彼此感情好得不得了。
這事兒原本是瞞著忠順親王的,還是琪官有一回乍著膽子從忠順親王府跑路,不想再伺候這位老王爺,忠順王爺發怒命人到處去尋,才知道了這件事。報信的人只說榮國府那位銜玉而生的公子,跟琪官關系好的沒邊兒。
這給忠順親王老人家氣壞了,當即命長史官去榮國府找賈政要人。
雖然賈寶玉耐不住賈政的詢問,當場就交代了琪官的去處,也讓忠順王府找回了琪官,但這個不痛快忠順王爺還是記下了。
他不是個常上朝,更不是個管實事的王爺,這件事記在心里,原也沒法立刻拿賈家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