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廉頗老矣,還是這次北戎大軍實在是來勢洶洶,打了他個措手不及。他居然被打的那叫一個節節敗退。
其實打仗沒有誰保證一定能贏,西寧郡王若只是一時措手不及被打敗,皇上也不至于拿他如何。皇上最氣惱的是他丟盔棄甲,一路敗逃,居然拱手丟掉了西北咽喉之地通城。
通城是西北重地,按說易守難攻,兩邊又都是天然絕地,說是大周守衛內陸的咽喉絕不為過。
如今算是讓北戎把劍架在了大周的喉管上。
故而聽說西寧郡王不但敗了,還把通城都丟了,皇上氣的罕見失去了帝王言辭體面,直接在朝上痛罵諷刺道什么西寧郡王,朕看他是西逃郡王讓他給朕滾回來,若遲半步,便按叛國通敵罪論處
其實皇上這些年一直沒有放松對北戎的警惕。
甚至上一回他勞累過度生病,也有北戎的一重緣故。這些年北戎的發展,實在是不容小覷。
大周在往前走,北戎亦是如此。
俱各項情報來看,北戎可謂出了百年來最厲害的一個英主,這些年來把各個散在的部落都挨個馴服的明明白白,凝成了一股繩。這二十年未起的國戰,不是北戎弱了,而是他們終于集結了起來,準備一起來搶繁華如錦的大周。
對北戎各部族來說,他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反正我沒錢,也沒啥基建,就是草原、荒地和羊毛氈帳篷,你們要打我,我就卷起我的羊毛氈房上馬跑路要是來不及,直接房子不要了跑路也是可以的。
而你們要是不打我就最好了,我好放開手腳搶劫。
而皇上的態度也很堅決就是打,打服為止。
如今雖然失了先手,西寧王潰逃,甚至連通城都丟了,但皇上其實是有信心的。
打仗最要緊的是錢糧與兵士,這些大周都不缺。海運發展已然三年有余,單這一項國庫就豐盈不少,更別提自打太上皇駕崩后,皇上其余的各項改革了。
其實這幾年皇上本人并沒有享受到什么,國家也算是輕徭薄賦。
大周已經二十年未動兵戈了,如今束載厲兵秣馬,一場大仗是打得起的。最要緊的是,比起北戎,大周拖得起。
北戎要是想跑,一到草原上,像游魚入水,大周或許真的追不上。但他們要想長久的占領大周的地盤,也是做夢
一旦有戰事,朝廷上下都是加班加點。
兵部更是推演了無數的排兵布陣,將推演戰局的結果上報皇上。
大周當年就打過北戎的老牌將領尚有不少健在,這一代的西寧郡王不行了,還是有不少家族子孫后代是行的。
比如理國公柳家。
其實當年,開國皇帝曾想過賜他家彪國公的,只因彪字不算佳號才作罷。
但只看這個差點榮獲的彪國公封號,就知道當年初代國公何等悍勇,如今子孫也不失先祖志向。
雖然是四王八公之一,但柳家素來低調的很,除了逢年過節走動,也從不搭幫結派。
最難得是柳家子孫后代全都挨個扔進軍營里去摔打,想在他們家尋出一個吃胭脂的公子哥,才是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