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林姜想著打腹稿,怎么讓皇上同意她去西北的時候,朝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西北鹽城一兵屯的千夫長,來到了京城,帶來了一封震驚朝野的前鋒將衛刃通敵的書信。
鹽城是離通城最近的一座小城,鹽城駐軍原本多是當地人。但這回北面多地軍隊匯成的大周軍到達西北后,鹽城的駐軍就換了一批又一批。
而原本的幾千鹽城軍因是當地人,對西北的風土地貌比較了解,便被理國公打散了,編入了各軍伍中。
也是理國公謀慮深遠戰場多變,有時被沖散的部隊不及接應,有西北當地人在軍中比較方便指引路線。
衛刃所在的前鋒營,自然也有鹽城軍編入。
尤其是先鋒營要沖在最前,還都是騎兵很機動,為防交戰起來前鋒營與后頭大軍失聯,理國公還特意選拔了最善騎射的五十鹽城軍歸入衛刃的先鋒營。
其中就有一位姓周的千夫長。
在西北一眾彪悍的軍士里頭,這位千夫長只是個平平無奇的人,無論官位還是軍功,都很是中游,面相也很平常沒有絲毫記憶點。
屬于一個別人見過,甚至打過交道,也會很快會被忘記的普通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普通的土生土長的西北將士,卻做了件很不普通的事兒。
半月前,他先是回稟生母忽然過世,然后頭上綁著白麻布條,哭向軍營里,想請了七日假,說要料理母親喪儀直到頭七。
雖說軍中有奪情一說,尤其是戰時不能擅自離開軍營。但這周千夫長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且家就在不足二十里開外的鹽城本地,聽說還是獨子家中再無其余人可料理喪事,奪情未免太過不通人情。
且當時大周軍隊與北戎已然幾個月未有大戰了,先鋒營也只是每日做一做巡邏等事,若為戰時規矩拘著不讓他回家安葬老母,似乎情理上說不大過去。
于是經過層層申報,最終理國公親自批復,許他七日假,回家料理喪事。
這一許,這位周千夫長就通過鹽城,一路狂奔向南,直奔京城,什么安葬老娘,根本就被拋到了九霄云外去。
他一到京城,就開啟了叩閽狀告之舉。
所謂叩閽,正是指民眾有大冤要訴時,擊御鼓告御狀。1
叩閽一事在京城已然多年未有過了,這一回驟然發生,來者還是西北將士。恰逢早朝時分,皇上以為他有什么大的內情要訴,索性直接在朝上召見了他,。
誰料這位風塵仆仆的千夫長一到朝上,就立刻跪了直接檢舉先鋒將衛刃通敵,還附贈作為證據的書信一封,乃是北戎王寫給衛刃的。
信上當然是寫著北戎王認親,盼望衛刃回歸北戎正統并許以王爵告官之事。
朝上又是一片嘩然。
不用說,這一日下了朝,高齊宇立刻直奔太醫院,將這件大事告知林姜。
林姜一聽就很耳熟這不是明末清初,皇太極搞袁崇煥那一套嗎,這北戎咋跟當年的大清一樣,還來搞這種離間之策呢
林姜忙問高齊宇“那千夫長手里有沒有衛刃的回信若有偽造的回信,別說是我了,就算是皇上,只怕也能辨別出他的字跡真假。”
高齊宇搖頭“沒有回信,只有北戎王的認親信。”
林姜蹙眉“那這構不成明證的。”這封信只能說明北戎王在勸衛刃歸于北戎。
北戎啟用這樣一位埋伏日久的釘子,特意上京城來一趟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為了暴露自己的”
高齊宇皺眉道“定是來禍亂人心的。那千夫長言之鑿鑿,說衛刃有意動的心思,所以才留著這封信,不但如此,還直指衛刃放了北戎送信的細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