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樂沒有意見。
只挑了兩根嫩筍,剩下的就燒著涼拌,肖樂跟著莫丞去灶房做飯了,羅名修做完題時,正好吃飯。
“香”
“這山里的筍子,就是比在城里得到的好吃。”
“那是肯定的,不過你們是在那片山農的”
劉業北問道。
“大山溝那邊,隊長不是說開出來,等秋天的時候種蠶豆嗎好些人都去挖筍子了。”
吳知青回著。
“那咱們下午再去弄點回來,曬干冬天吃也行,做成泡筍也不錯。”
“成。”
到底沒有全體發出,羅名修和肖樂還有劉業北一塊兒去的,莫丞在家做凳子。
這家里的凳子開裂了,只能做柴火,正好吳知青拖了幾根竹子回來,就坐竹凳子。
涼快又輕巧,反正夏天就快到了。
到了大山溝后,發現村里好些人都來了,羅名修拉著肖樂,示意他往東邊看。
“那個老人,就是唐爺爺。”
肖樂驚訝地打量了對方幾下,“這么大把年紀了,還來挖筍子”
“不止呢,那邊的婆婆,就是唐奶奶。”
羅名修又示意他往右手邊看去。
好家伙,靈活得不像個老人,還從旁邊嬸子的背簍里順走了一根嫩筍。
那嬸子臉皮薄,沒和她過多理論,提著鋤頭和背簍便去了另外一邊。
“名修,你們過這邊來”
劉業北找到好竹窩,沖他們喊道。
“干活兒干活兒,”肖樂樂滋滋地奔過去。
挖好筍子后也沒有直接回知青所,而是先去小河邊清洗干凈,只帶嫩筍回家,外殼不要了。
小路上走過的村民們,見他們三這么講究,還在那調侃呢。
“小知青們這筍殼曬干了可以做引火柴的,可別浪費了。”
“是啊,拿回去曬干,冬天的時候便利得很呢。”
肖樂年紀最小,也最喜歡和村民開玩笑,聞言應下,把剝下來的竹筍殼全疊放在一塊兒,待會兒好拿些。
“喲喲,肖小知青也太聽話了些。”
“說人家做什么,瞧瞧肖知青臉都紅了。”
“長得可真俊啊。”
“是啊是啊。”
聽著旁人的贊嘆聲,劉業北對肖樂說,“我們知青所的新門面,可不得好看些。”
“明明羅哥才是,我還嫩呢,不做門面。”
肖樂用野草把竹殼捆上,提著就跟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