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一看也快到他開工的時間了,和ivy道別,吃早餐去了。
葉芊芊正準備下線的時候收到了季柏發的消息,她懶得在手機上摳九宮格,干脆繼續用電腦回消息“沒有,時間還早,準備看會兒書再睡。”
看書這件事,幾乎伴隨了季柏30年的人生路。
他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專業和工作相關的書,不管再枯燥他都啃得下去。
像他這種喜歡獨處的人,最常與他為伴的就是自己的思想,而思想的高度和復雜性決定了獨處時間的愉悅程度。
季柏是個很愿意取悅自己的人,所以他常常充實自己的思想,為的是讓獨處的時間更加愉快。
沒想到在這個人人玩手機都上癮的年代,還有個和他一樣喜歡看書的姑娘。
倍感興趣地問道“你在看什么書適合我看嗎”
葉芊芊倒是沒到季柏會繼續追問,本以為說完就翻篇兒了呢,
每個人的閱讀興趣大不相同,還有不愛看書的人,比如像胡溪謠那樣的學沫沫。
所謂“文人相輕”,除了說明文化人心氣兒都比較高,誰也不服氣誰以外,還有一個真理就是但凡兩個文青湊在一塊兒討論書籍啊,文藝作品的時候,就特別容易產生分歧
甭管兩人本來的關系有多好,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作品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對里面人物的愛憎也不一樣。
只因雙方看作品的角度不同,對作品的理解也不一樣,所以和別人討論書籍的內容,風險就很大了,兩個文青就特容易吵起
不過好在葉芊芊正看著的這本書不容易引起爭論,因為它主要講的是食物。
更重要的是,季柏絕對沒有杠精屬性,是個很好的聽眾。
正如他所言,和她一起哪怕是談論天氣都是愉快的,那一起談談食物,想必也會很愉快吧
葉芊芊說“我最近在看一本汪曾祺先生寫的書,他以一個吃貨的身份寫記憶里的各種食物。任何食材在他筆下都有頂好吃的做法。
我一邊看一邊覺得,原來平凡的不是生活,而是看生活的眼光。老爺子有一個有趣的靈魂,便覺得一草一木一蔬一飯都透著有趣的滋味。
我看著文字就仿佛也跟著他嘗過了世間百味,很輕松的書。不過,你大概沒什么興趣吧。”
季柏半晌沒收到消息,然后突然跳出一大段文字,細細一讀,唇角含笑地回道“嗯,確然如此。我對這種內容不感興趣,不過聽你講倒是分外有趣。”
葉芊芊早也想到了,季柏雖然在吃這件事情上顯露出了較高的品位,但是他的身上真沒有半點煙火氣,感覺就不是個會下廚的男人。
汪曾祺老先生則是提筆就能寫出菜譜,還能把全國各地在處理同一種食材時用的不同方法進行詳盡的記錄,生動的文筆將尋常的食材寫得美味非常,真可謂是妙筆生花。
若季柏是“君子遠庖廚”的代名詞,汪曾祺老先生則是一個開心地徜徉在生命的長河里,吃完上頓就開始盼著下頓的愉快美食家。
兩種人,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確實很難理解彼此的樂趣。
葉芊芊回消息“我住的宿舍沒有做飯條件,等我搬過去了以后就有廚房可以做飯啦,到時候我可以把書上的菜色都試著做一遍,看吃起來是不是描述的那般滋味。”
季柏挺期待,把書本上的東西搬到現實中來,就是所謂的“打通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的次元壁”,如果實現了的話,那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