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兮神色有些黯淡:“朝中那么多重臣、那么多皇親貴戚,不知你們推薦的是哪家的大家閨秀?”
張婉兮沒想到自己,她認為立后必須是門當戶對。一是家世顯赫,二來女的德才兼備。
自己父親雖然是戶部侍郎,可朝中比他官職大的多了去了。再者自己的德才遠遠比不上人家,這些大臣推舉皇后,肯定會挑選對自己有利的人,說什么也輪不上自己。
張文蔚也是這么想的,自己的女兒雖然受皇帝寵愛,可皇后一職他是想都沒敢想。張文蔚料到將來女兒會入宮,最多也就是個貴妃。
沒想到這朝堂上兩位宰相力薦自己的女兒,這倒大出意料之外。他也不知道,這一切都是何太后的主意。
何太后也怕大唐會出現“韋武之禍”的局面,立后一事也是思前想后慎之又慎。世族大家如裴樞、獨孤損這些大門閥,何太后不沒有想過。
她怕的是一旦從門閥士族中挑選出皇后,容易造成勢大難制,重走后宮干政的老路。
平民獲得晉升的渠道在隋唐時代得到打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不看出身,這個是一個偉大的制度,領先世界一千多年。
但是在隋唐時期,門閥貴族的勢力還是很大,清河崔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五大門閥赫赫有名,再到獨孤氏、宇文氏,這些門閥的勢力加在一起,皇帝都要看他們的臉色。
皇帝想把公主嫁入門閥,人家都嫌棄公主的出身,不愿意要,可見門閥制度在大唐是多么的猖狂。
雖然如今的時代門閥士族影響力大大削弱,但崔氏與獨孤氏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
好在隨著藩鎮戰亂,門閥勢力大為削弱,雖然已漸退出歷史舞臺。萬一再從門閥中冊立皇后的話,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死灰復燃。
思前想后,無論是從政治角度出發,還是從個人情感上,何太后都不會從門閥士族中挑選一位皇后。
縱觀全局,張文蔚的女兒張婉兮成了最佳人選。
一來她深受李柷喜愛,何太后對這個女孩也很喜歡,至少表面看起來這女孩很溫順仁厚。二來她張家非是士族大家,不會對皇權構成太大的威脅。
雖然以后的路未知,至少目前來看,張婉兮最合適。
事不宜遲,趁著那些大臣們還沒下手之際。何太后著急忙慌的將孔林與獨孤損招進宮中,向二人說明厲害,本太后支持的是張家的小女。
孔林和獨孤損一看,太后已經支持張文蔚,他倆知道再勸無用。換成別人,是自己一派的還好,若是政治對頭,自己必然會受到排擠。
張文蔚不拉幫結派,對大臣們都夠不成威脅。權衡利弊之下,二人紛紛表示支持。
朝堂有兩個宰相支持,皇帝又許可。旁人誰還敢再提出異議,于是張婉兮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后最佳人選。
“都不是,乖女兒,他們推薦的是你。”
張婉兮身體一顫,竟、竟然會是自己?
怎么可能,自己怎么能當皇后,自己怎么配得上皇后后宮之主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