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為5枚。宋元之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及利用水力驅動。
這些特點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以紡麻為例,通用紡車每天最多紡紗3斤,而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
紡織時,需使用足夠的麻才能滿足其生產能力。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于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中國比西方早了四個多世紀。
而這種宋朝才出現的水力大紡車,李柷一拿出來立刻又讓幾個親王們震驚了。
這要感謝李柷的爺爺李漼了,穿越之前,李漼就逼著李柷看這些古代發明的東西。
可惜當時李柷不知道什么意思,根本就無心學習。比如對火藥的研制,李柷就沒有用心去學,直到現在大唐還造不出一門炮來。
但這木工家具和紡車引起李柷極大的興趣,他記得小時候上美術課,他還照著古書畫了一張古代水力紡車圖。
因為那副畫得了全校繪畫大賽一等獎,所以李柷記憶猶新,直到現在他還依然記得水力紡車的圖樣。
水力紡車的圖樣是摘自元代的《王禎農書》,里面詳細描繪了水力紡車的原理和構造。
幾個親王一看,無不目瞪口呆。
“朕記得京城有條伊河,那里適合建水力大紡車。朕是這么想的,你們幾個合起伙來建幾個工廠。所謂工廠呢就是、就是花錢雇人干活,能行成規模,行成自己的牌子。要讓京城的人一看這個牌子就知道是你們廠子做出來的,這水力紡車可省人力。這樣織出來的布在市場上就能占據價格優勢,怎么樣,幾位哥哥有沒有興趣入伙?賺了錢大伙兒平分。”
幾位親王只聽得是熱血沸騰,這么一來肯定是賺錢啊。不但賺錢,是大賺特賺。
照此方法制作出來的家具既美觀又耐用,自然會深受歡迎。這紡車更別提了,一臺紡車頂三十多個人力,成本自然大大下降,僅僅以價格優勢就能占據市場份額。
虔王李禊有些擔心:“可這投資不是一筆小數目,咱們,咱們恐怕沒這么多錢吧。”
“貸款啊,朕的、不是,朱二公子的開元柜坊有的是錢,你們可以從他那里貸款。”
李裕搖了搖頭:“我聽說那朱友能霸道蠻橫,這種人咱們還是少去招惹為妙。”
李柷恨鐵不成鋼:“大哥!你是親王,朕的哥哥,他朱友能能把你怎么樣。你盡管放心的去找他貸款,就說是朕的旨意。”
這個木頭腦袋李裕,和趙占國那個窩囊廢兒子趙方逐有得一拼。不過趙方逐已經今非昔比,將玻璃大棚建的是風生水起。
再說朱友能一聽是親王來貸款,焉敢不從。那可是李兄的親兄弟們,朱友能膽子再大也不敢欺負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