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看到了長達五十頁的人物特點描述。
胤禛給標了序號,第一批必須認識的官員與宗室有一百二十六人。而此外,還有宮里的那些侍衛、太監是有三十八人。
相對來說,后宮里的人沒那么麻煩。
身為皇子,不沖撞康熙的后宮女眷即可,尤其是生育了皇嗣的妃嬪。那數量比起官員少多了。
四阿哥基本也就是去永和宮探望德妃,或是去寧壽宮探望太后。
妃嬪居住于不同宮殿,一般情況下半途不會遇到。胤禛也寫明了那條路線更為安全,以及請安的注意事項等等。
武拂衣將名單上的人物特點反復背默,力求做到遇上一個人就能立刻對應到對方的名字與身份。
虧得她沒有臉盲癥,而此時格外懷念照相機。哪怕胤禛寫得再細致,文字描述比起相片總顯得不夠準確。
科技改變生活。
感嘆了一句,繼續投入資料閱讀中。再認識了一堆人之后,就要搞清楚人物關系。
那些事太復雜,胤禛本人也不敢說知之甚詳。
落筆時間有限,挑了與四阿哥目前任職刑部的相關官員說了一番,以朝中重臣、皇室宗親里需要著重注意的一撥人。
另外,還提到了此次參與選秀中可能被重視的幾個家族。
「信,牢記后即焚。若遇難決之事,邱家別院設法相見。」
末尾,胤禛只能留這一句。
他無法通過一疊信紙,將活了二十多年的經驗全都傳授出去。要是真遇到了十萬火急的棘手問題,只能冒險在武家暫住的別院私下見面。
至于怎么見面
武拂衣看懂了,這是要她自己想辦法。
除非天崩地裂,否則沒必要冒這種險。哪怕她想不到應對突發問題的解決之法,但至少會一個絕招拖字訣。
拖著,拖著,總有不冒險的見面方式。
有的事能拖延,有的事不能。
翌日,天亮。
返回紫禁城,今天必須去給德妃請安了。
避開了用餐時間,在巳時三刻到了永和宮。
今天,永和宮主殿有些熱鬧,因為十四阿哥胤禎也來了。
胤禎正說著今個兒很好地完成了上書房的課業。剛剛得了汗阿瑪的夸獎,允許他暫歇片刻來陪母妃說說話。
“兒子給額娘請安。”
武拂衣進入殿內,正是遇上了母子歡樂的時刻。
“快坐吧。”
德妃看到大兒子,她也不是故意收斂臉上笑意,但總不似剛剛的輕松自在。“你腿上的傷怎么樣了”
“勞煩額娘掛念,兒子的傷已經無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