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荒廟,窗外黝黑不見光。
本朝鬼故事大師正說著現場版鬼話,突如其來的叫門聲令人背脊一涼。
武拂衣表現出了作為老鬼的波瀾不驚心態。
大不了真的是來一只同類,還能糟糕到哪里去
這世界要真有強悍妖魔,反而瞧到一種希望,是能逆轉時空,回歸自己世界吃喝玩樂的希望。
帶上兩名侍衛去開了門。
大門外哪有什么鬼,只有兩個穿著粗布短衫的半大孩子。
瞧著十一二歲,皮膚被曬得黝黑,相貌相近應該是親戚。肩上都挑著扁擔,隱隱能聞到一股魚腥味,可能是海邊漁夫。
“進來吧。”
武拂衣打聽過,荒廟是方圓十里唯一的落腳點,想必附近百姓習慣來此借宿。
小漁夫們顯然有點意外,沒想到今夜來荒廟落腳的人與以往不同。
雖然看不懂具體的衣料材質,可來者比見過的商人都要富裕的模樣。
當下,反而有些躊躇不前了。他們得罪不起有錢有權的人,可別為了避雨避出麻煩來。
武拂衣懂得兩人的顧慮,世道多艱,她的語氣也柔和起來。
“這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還是進來躲躲雨,風寒了可不好受。”
漁夫兄弟倆相互看了看,覺著開門的這位老爺甚是和善,懸著的心稍稍放了下來。
“多謝老爺。”,“老爺慈悲,您真是大好人。”
這是一邊道謝,一邊進了荒廟。脫掉了蓑衣,小心翼翼地將扁擔放在了大門旁的角落。
兩人本來也不敢靠近火堆,想要縮在角落里就好。但在聽到殿內有一位老者自爆家門,自稱蒲松齡。
蒲松齡
兩人立刻直了眼。
蒲松齡,山東的百姓幾乎都知道他。
哪怕老百姓大字不識幾個,但都或多或少聽過城隍、狐貍精與書生、聶小倩等等故事人物,而稱呼蒲松齡為聊齋先生。
早幾年,聊齋先生在村口巷尾收集素材,免費茶水給說故事的過路客。
漁夫兄弟住在的海邊小村子,村里就有人喝過那碗免費茶水。回村炫耀,是給聊齋先生講了海上怪魚的傳說。
后來聊齋志異問世,村里人都好奇書中有沒有提到怪魚
好不容易問了隔壁村的教書先生,把書翻了又翻,爭論起海大魚這一篇是不是來源于他們的村子
漁夫兄弟遇上蒲松齡,激動到忘了縮手縮腳。
主動湊到火堆邊,先是自我介紹起來自于家村。哥哥于大魚,弟弟于小魚,負責去鎮上送魚,眼下活做完了要回家。
大魚小魚問出了好奇已久的疑問,聊齋先生是否記得于胡子講的怪魚故事有沒有把它編寫進書里
蒲松齡完全記不清于胡子的模樣了,但對那則怪魚故事尚有印象。
不同與于家村以為的海大魚,他將那種海中遇上的怪魚經歷改編了,最后寫出了疲龍。
“哎呦,村里都猜錯了。”
于大魚卻沒多少失落,今天他與堂弟偶遇聊齋先生,等回村了是能好好說道一番。
一旁,于小魚躍躍欲試,“早些年,俺年紀小沒能出來送貨。后來等去鎮上,但再沒遇到您設攤了。先生,您現在還收故事嗎”
蒲松齡不打算再作聊齋續本,剛剛也說了想寫農書與編纂藥方,但瞧著于小魚的興奮模樣,不忍打擊孩子說不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