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此時,康熙收到了老四來的折子。
老四談及希望能去一次東瀛,也說明了拆船的始末。有和九弟賭氣的成分,當然主要是因為秧參案暴露出來的隱患。
折子里分析了前朝與東瀛之戰,寫得鞭辟入里,而提出的隱憂也頗為合情合理。
東瀛是否一直有狼子野心
德川家上臺后,本欲與明朝修好,但是明朝國力日漸衰弱,后來被清廷取而代之。
康熙拿著這份折子陷入沉思。老四提出的隱憂,也正是他最近在想的。
早些年,先帝實行鎖國政策。他改了先帝的政策,是在除掉臺灣鄭氏的威脅之后。當海岸線相對太平就可以通商了。
東瀛方面對此卻無更多示好。
德川幕府不似曾經對明朝的態度,對于愛新覺羅家一直都是不冷不熱。
問,就是東瀛也鎖國了,對誰都是愛答不理。不只對清朝,對西洋人,對高麗都一樣。
然而,走私秧參這件事戳破了表象。說是說鎖國,還不是有一船船白銀漂洋過海,進入索額圖手中。
大清少銀、銅,東瀛卻有。
從幾個方面看,是該派一個有本事又能信得過的人去東瀛走一趟。
信得過的,是可以找曹寅。
康熙卻覺得曹家到底是包衣出生,做的多是商賈之事,看問題未免不夠深刻。
思來想去,這件事還就是老四最合適。
至于老九,看在他可憐兮兮的份上也能做個添頭,陪他四哥走一趟。但愿跟著老四出海一趟,能改一改他身上的不靠譜。
康熙也不想對比,但是同在江南,人與事都近在眼前讓他想裝瞎都做不到。
太子的性子越發偏執,驕縱到不愿意去反思自身錯誤,更是沒有那種大不了從頭再來的魄力。
相對而言,老四近兩年活得更通透了。
不像以前憋悶,對于兄弟更友愛了,也更加能沉下心處理政務。不重功勞,而是一心為公。
同樣是面對索額圖走私事件,太子與老四態度不同。
胤礽想保住索額圖的命,不該用誣陷威脅的手段。
如果他也能寫出這樣的折子,表示愿往東瀛摸底調查一番,那不失為替索額圖將功折罪。
康熙說不準那種情況下會不會放索額圖一命,但他覺得至少不會似此時心灰意冷。
加以厚望的太子怎么就變了難道他做父親真的很失敗
可瞧著老四的折子,他又有信心了。不是他做為父親失敗了,而是索額圖一黨對太子的壞影響太嚴重。
如今,徹底拔除索額圖一黨,再將毓慶宮能換的奴仆都換了。
給太子配上新的使喚人,也找賢明之士輔佐太子,只要一段時間是能把胤礽帶回正路。
康熙琢磨了一大圈,經過鄭重考慮列出了一張出海名單。
他本就萌生要派人去東瀛一探究竟的想法,老四的折子寫到了他的心坎上。
眼下只剩一個顧慮,就是老四與老九的安全問題,那就要把水上的精銳給兩人安排上。
此行最好低調,畢竟東瀛情況不明。
康熙卻也知道很多事計劃不如變化,能做的就確保上船的人都是可靠的,而他會保證老四、老九家里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