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殺死巨型章魚不容易,這玩意攤開觸須堪比半艘海船大小。它們成對出現,竟然還能相互合作。
即便她真能一個人除掉章魚,也不可能單槍匹馬去單挑。
船上多是康熙派的精銳護衛,在他們面前表現得過于強悍,不就是說明曾經敗給直郡王的戰績可疑。更不提海戰與陸戰不同,四阿哥怎么可能有機會演練海戰本領
自爆馬甲的事情不能做。
因此,接下去成功斬殺章魚,是齊心協作的結果。
武拂衣比別人就多做了一步。
把山町良野從海里面給撈了出來,也許那是讓對方腦補太多的起因。
腦補就腦補吧。
這個人是山盯商會社長的三兒子,也不糾正他感恩度爆表的想法,能更便于東瀛考察之行。
東瀛進入元祿時代,民間工商業逐漸興起。
鎖國令之下,東瀛島內商貿不停,也就給了各個商會出頭的機會,漸漸地也能掌握部分話語權。
山町商會在江戶城占有一席之地。順手把山町良野撈上岸,這個決定很正確,讓考察隊多了一條門路。
不僅接觸原本與索額圖合作的石田棋,又是有了新的售賣玻璃制品渠道。兩者競爭,更利于玻璃品抬價。
生意是一方面,能深入東瀛走訪一圈更重要。
山町良野給作保,帶著甄家兄弟北上江戶。想吃想喝想玩什么,他都可以做向導。
甄家兄弟,當然是武拂衣起的化名。之前就自稱甄偲,現在給胤禟按上了甄久的假名。
與山町良野寒暄客套一番,順勢答應了他的提議。這一路假借北上江戶城旅游的名義,是要觀察東瀛社會的實況。
由于山町良野能帶入境的人數有限,也就兵分兩路。
武拂衣令其余兩艘海船在裝滿貨款后就返航,落袋為安,先把賣掉玻璃屏風的大筆白銀捎回去。
她與胤禟在結束江戶之行后,回從東京灣入太平洋。
沿著東瀛靠太平洋一側的海岸線往南走,約等于環島半圈,過九州島就原路返回大清。
隨后三個月,一路收獲不少。除了沒去見過德川幕府的掌權者,是把想見的人都瞧了一眼,推測出了東瀛如今的政局情況。
總得來說,東瀛想要自成一體。
這從東瀛對歷法上的觀念轉變就可見一斑。
自唐朝以來,東瀛一直使用中華歷法,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
直到德川幕府入駐江戶城,卻是要著手編撰自己的歷法。盡管這套歷法多有參考元朝歷法改編,但也被說成是東瀛第一套本土歷法貞亨歷。
歷法非常重要。
它不僅僅講述了春耕秋收四時更替。觀象授時是天授皇權的一種體現,歷法也就成了帝王權力的象征。
東瀛自編歷法,或多或少反應出它已經不再一味認同中華文明,而想要創建自己的獨立體系。
除去歷法,有一件事值得引起思考。
德川幕府大權在握后,將東瀛島上重要的礦山都納入直接管轄范圍內,這進一步推動了東瀛統一鑄造與發行貨幣的目標。
在慶長年間,幕府對于銀錠的外形、大小、純銀率都有了統一規制。緊隨其后,是對于銅錢的規范管理。
自兩百五六十年前起,大量從明朝來的永樂錢在東瀛境內流通,外加東瀛地方私鑄的銅幣,使得銅幣市場混亂。
德川幕府上臺后,先后發行了慶長通寶、元和通寶、寬永通寶等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