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的年夜飯看著菜肴豐富,但因為守著各中規矩,吃到嘴里的味道著實不如家常現炒的小菜。
加之康熙宣布考試不挑時候,皇上一句話讓口感本就不怎么樣的宮廷宴席更加難以下咽。
武拂衣不會火上澆油,神色溫和,沒給孩子們增加壓力。“先吃點東西暖暖胃,適才在宮里都沒怎么動筷子。
你們用功學習用功,阿瑪都瞧在眼里。初十考試,盡力就好。第一次參加宮里的考核,平穩發揮就好,不必太在意成績優劣。”
經過去年南下微服出行,弘暉、弘昐與阿瑪的關系更親近了,兩個孩子有苦惱也敢說出來。
弘暉直接問,“皇瑪法沒有明說要考什么,阿瑪知道考試范圍嗎”
弘昐也發愁,“二月就要進宮住著了嗎那還有閑暇時間,讓我們讀想讀的書嗎”
這些事都是康熙做主,其他人沒有決定權。
武拂衣摸了摸兩個孩子的腦袋,沒有不懂裝懂忽悠人。
“其他事等阿瑪去打聽一番,再和你們說。先用餐,你們這幾天也按時休息,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考試。可別到了上書房明明知道題目怎么答,但體力不支腦子昏昏給答岔了。”
弘暉與弘昐點了點頭,被阿瑪耐心又溫柔地摸了摸腦袋,心里的緊張不安少了很多。
阿瑪一直說話算話,賞罰分明。既然說了讓他們盡力就好,那就不會事后要求必須滿分才行。
家宴照例進行。
宋氏帶著茉雅琪來了,李氏也將弘昀帶來了。
一家子整整齊齊,但飯桌上氣氛并不熱鬧。
雍郡王府的家宴向來如此。
四爺喜靜,一向食不言;福晉也不是多話的性子,從不會有的沒的閑聊。
今夜,其實比之以往少了幾分冷清。
茉雅琪聽說兩個哥哥要參加宮廷考試,主動給敬了兩杯果汁,祝愿他們能正常發揮。
小姑娘信心滿滿,覺得兄長們不必超常發揮,只要使出平時的水平就足以考得好成績。
問,她憑什么有信心。
茉雅琪也有理有據。以往兄妹三人有半數時間一起上課,她自是了解兄長們的學習進度。
弘昀年紀尚幼,剛剛三歲。
他與哥哥姐姐們接觸時間較少,卻也能用幾句英吉利文給兩個兄長說一串祝福詞。發音有點走調,但語法與用詞還算準確。
武拂衣不吝夸獎,轉而瞧了一眼李氏。
這應是李氏的英語學習衍生功效,不知不覺給弘昀創造了語言環境。該肯定的要肯定,當場就給了她一句稱贊,但也讓她要再接再厲練練口語。
缺少合適的口語老師是個問題。
西洋來華的多是男性,少數女性家屬與仆從只能在澳門留居,從沒出現在京城范圍內。
究其原因是朝廷的禁令,從明朝起就不許番婦入境。
一來,東方與西洋的服裝風格相差甚遠,西洋女裝坦胸露臂,容易引起風俗沖突。
二來,朝廷普遍認為讓西洋人拖家帶口來華,會讓他們萌生可以長久居住的想法。一中新族群的加入,矛盾沖突是必然的,會造成社會不穩定。
因此,隨船而來的女性只能住在船上,讓商人們做完生意就離開。
后來康熙開放了海貿,也稍稍放寬政策,允許番邦女性在澳門地區范圍內活動。
至于京城,還是不見西洋女性,大清女子會洋文的少之又少。
之前,李氏的英語聽說多是與大兒子弘昐交流,偶爾能在仆從陪同下去教堂聽一聽神父講經。
武拂衣在京城時會定期與李氏進行訓練。可今年弘昐要入宮上課,李氏少了口語陪練。
盡管礙于技術與時代條件限制,本就沒讓李氏本在洋文上聽、說、寫、閱讀全面發展,但還是要求她保持一定量上的口語量。
新陪練找誰
武拂衣瞥了一眼胤禛。能者多勞,讓禛武氏頂上,一月兩次做李氏的陪練。還可能更加激發李氏的好學之心,她會愿意被另一位側福晉比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