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佛祖會給出提點嗎
烏拉那拉氏無法確定不安是不是感應到了佛祖的提示。
宮廷忌怪力亂神。
康熙雖然敬仰高僧,修建寺廟,但并非推崇仙佛的皇帝。
烏拉那拉氏記得清楚,剛入府那會就被四爺提醒過,禮佛可以有,但癡迷不行。
因為康熙并不信這一套,是在乾清宮公開表明過態度。
曾經表示朕生來不好仙佛,所以向來爾講辟異端,崇正學,朕一聞便信,更無搖惑。1
最終,烏拉那拉氏實話實說,她確實沒有感應吉兇的能力。
哪怕自幼向佛,但二十幾年都沒產生特別感知。而預測吉兇聽起來神奇莫測,但身在皇家更不能亂認。
“妾身是凡夫俗子,不敢妄探佛祖之意。應該就是自己多思多慮了。其實,從臘月小年過后就有些心慌,除夕聽皇上提及讓弘暉入宮讀書,憂慮更深一重。現在想來就是明確孩子會長期離開,心里不得勁了。”
武拂衣若有所思,“那么找太醫瞧過了嗎爺看過府里的平安脈記錄,沒有提到你的身體有所不適。諱疾忌醫要不得,一個太醫瞧不出問題,多遞幾次帖子讓他們換人來。”
烏拉那拉氏立刻搖頭,“不用在新年里興師動眾。這會找太醫,宮里收到消息總是不妥當。何況妾身半個月前就瞧過大夫了,前前后后換了五六個大夫,都確定妾身無恙。”
不是身體上的疾病,又否認了佛祖感應一說,福晉突如其來對今年的心慌感源自于何處
武拂衣大膽推測,那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執念。
結合烏拉那拉氏的與眾不同的自幼虔誠向佛,是有了一個不能對外言的推論。
眼下,卻先聊點別的。
今天來談話,也是提醒福晉注意與弘暉相處時的情緒控制。
“福晉的身體無恙就好。你對弘暉的擔憂,爺能理解,進宮后他受到的限制比府內多太多。但是他人生必走的這一步,正如你當年要入宮選秀一樣。”
這是提醒烏拉那拉氏,“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關鍵時刻更要沉住氣。至少在孩子們面前不要擔憂太過,免得把緊張情緒傳遞給孩子。
該準備的,我們都做好準備。在孩子備考時,切忌給他們太多額外的壓力。”
烏拉那拉氏不蠢,懂得聽話聽音。四爺應是在飯桌上看出她的情緒焦慮,這就特意來了正院。
為了讓她緩一緩平復情緒,不要帶著一肚子煩憂去叮囑弘暉入宮注意事項。
想起當年選秀,她第一次入宮時非常不安。
當時額娘很緊張,在她離家前夜絮絮叨叨叮囑好一長串,讓她也跟著更加緊張。事后回想,那時確實希望額娘能更鎮定一些,她就能汲取到心安的力量。
由己及人,烏拉那拉氏反應過來,如果她在情緒過度焦躁時與弘暉談話,并非明智之選。這會感激地看向四爺,又生出了些許歉意,剛才還覺得四爺來正院很煩人。
烏拉那拉氏真誠地說,“妾身都明白,謹記爺教誨。”
武拂衣微微頷首,“你記住就好,都是為了孩子著想,注意方式方法。你自己也別太累著。等忙過這段時間,不妨去潭柘寺散散心,或是去想去的寺廟。且放寬心,想你一直與人為善,必是善有善報。”
話到此處,似乎順勢而問。“以往也沒有細問,福晉自幼禮佛,是不是有什么契機”
烏拉那拉氏一時充楞,這問題把她被問住了。
向佛,還要有理由嗎仿佛生來就覺是該做的事。
誦讀佛經,讓她心靜。
以往,身邊的嬤嬤總是夸她仁善,她卻沒多少欣喜或自傲,有時還覺得刺耳。
因為善待府里其他女人的孩子,并非大度到視如己出,只是單純覺得能積德罷了。
讀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其中考城隍寫“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烏拉那拉氏說不清楚,這話是不是在講她。反正打小似乎就懂得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而茫茫紅塵盡是汪洋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