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履莊回信,他年紀大了,已經年近五十。
腿腳不利索,懶得動彈,更不提從來沒去過北邊,怕是適應不了新環境。
這些都是借口。
論年紀大,梅文鼎都七十多歲了,但也沒有強行規勸。
人與人不同。
梅文鼎與皇上的重臣李光地交好,雖然人不在官場,卻能適應這番復雜環境。
黃履莊卻不一定能應對京城的人際關系。這地方一塊招牌砸下來,壓死的五個人里面有一個就是做官的。
真才實學與出人頭地是兩回事。
武拂衣卻打定主意要見一見這位奇人。
不全是因為理學院的推薦名單,也是因為她拜讀過了黃履莊的書奇器目略。
去黑市買書那一次,不只是買了金瓶梅,也買了一些頗有意趣的書。
奇器目略正是黃履莊所寫,主要記錄了半生發明。
不知情的讀了會當做是天方夜譚,誰又能想到里面的東西極有可能都能找到對應實物。
這樣的人物,怎么可能過揚州而不訪。
三月末,揚州風暖。
桃花開了,人面卻不知何處去。
根據地址尋去,真是不巧,黃履莊在二月就離開了揚州。
聽留守的小廝說,他家老爺往湖南去訪友,最快也要來年才會歸家。
武拂衣撲了一個空,可也確定了一件事。
黃老年近半百,身體健朗,時不時就出遠門訪友。
他回絕理學院教師一職的邀請,是不耐規矩束縛,也不喜歡與達官顯貴打交道。
主人不在,想要一睹他的發明創造只能通過迂回之法。
這就去找了同住揚州城的黃履莊表兄,戴榕保管著部分發明器物幫著售賣。
像是木輪自行車,這樣的大件需要訂購,暫時缺貨。
武拂衣購入了千里鏡、驗燥濕器、驗冷熱器等等小物件。
正如奇器目略的記載,這些物品非常實用而非徒有外表。檢驗濕度、溫度的器物能直接運用到珍珠養殖的水體環境監測中。
“這樣才對。”
胤禛一一試用了這些器物,不掩喜悅。
“爺就說大清豈能落后于歐羅巴,這些奇巧之物是能更甚對方一籌。”
武拂衣沒讓胤禛嘚瑟,一盆冷水潑過去。
“民間再多奇人又何如。官府不會用也不去用,只能讓這些技術成為了一段流言傳聞。”
”以前是,但今后不同。“
胤禛放下濕度計,下意識環視一圈,壓低了聲音道。
“八旗大姓權貴、南方文人之中有頭有臉多的,多是有派系立場,或支持太子或另有心思。斗爭可以是大換血,也可以是培植起一個新黨。汗阿瑪開設理學院就是為此培養新黨做準備。“
胤禛揣摩著康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