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膽大包天,竟然給非法人販團伙做靠山
康熙又讀了來自湖廣總督的奏折。
比之老四似懸疑破案故事般的家書,石文晟的公文顯得枯燥無味。
枯燥歸枯燥,能清清楚楚說明問題就行。
石文晟表明將徹清查湖北、湖南的人販網絡。
根據已經查到的情況,王麻子等一眾的頂頭上司是江南鹽商,但說不清究竟來自哪一家。
中間聯絡人綽號「烏龜」,真名厲大錢,是在杭州開牙行的。王麻子手里的御制鼻煙壺就是厲大錢心情好給送的。
接下去要再追根溯源,必須江南方面配合調查。
康熙派遣心腹太監李玉前往江南,企圖調動暗線查明此事,但是遲了一步。
十月,厲大錢自縊身亡。
留下遺書表示他愧對祖宗、愧對天地,不該組織拐賣人口的事。
為了某得暴利,不惜編造京中有人做靠山的借口。高價購買內務府造辦處的御制物品,謊稱上頭有人。
上騙下瞞,讓他搞出一張網絡,將鄂湘之地拐來的人口販賣至江南、京城。
由于王麻子被捕,厲大錢自知距離被抓處死不遠。
他想著與其被關押在死牢吃苦,不如自己上吊來得干脆,這就死在了康熙四十四的深秋。
“奴才詳細檢查了厲大錢的尸體,從死狀上看確實是主動自縊。”
李玉回到京城難免忐忑不安,這件差事是給辦砸了。
哪怕厲大錢的尸檢證實與謀殺無關,但他死的太不是時候,怎么看都不像畏罪自殺,而像是有人故意滅口。
康熙翻閱著從厲大錢住處搜出的賬本,部分涉及了買家是誰,但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人物。
他面無表情地說,“厲大錢自殺前將書房一把火燒了,遺書與剩余的賬本是在臥室被發現的。這倒是一位大善人,死前還不忘幫買家遮掩罪證。李玉,你去江南被誰給打聽到風聲了”
“皇上明鑒,奴才一路隱匿行蹤,絕無暴露去調查拐賣集團的目的。”
李玉如此說著,卻也明白自己必須為厲大錢的死亡負責。
他是沒有通風報信,但遲到一步讓重要線索斷掉。這不能怪運氣不好,只能怪做事不夠謹慎。
康熙不說信或不信,冷冷盯著跪在地上的李玉。
好一陣極度壓抑的死寂,他把人叫了起來。“平身。”
“奴才叩謝皇上恩典。”
李玉聽到叫起,一顆惶惶不安的心終是落地。瞧著皇上的意思,應是該相信他的辦事立場。
然而,厲大錢的死因還是一團迷。
誰讓他在這個時候自縊
是收到風聲京城有暗探去江南調查,所以他被逼到不得不死嗎還是在王麻子案發后就有人計劃好要搞滅口
“一來一回跑了一趟江南,你也辛苦了,歇一歇,這個案子先別管了。”
康熙恢復了以往的平靜語氣,仿佛真的像是溫和帝王對于太監也是關懷備至。
不再提拐賣案,而說起了宮內瑣事。
康熙似慈祥的家長,讓心腹太監看顧好皇孫女。
“再過兩個月就要過年,你照例打理宮內的雜務就好。盯著些給毓慶宮的炭火,決不許有缺失。尤其是小寶珠怕寒,可不能讓孩子著涼。”
毓慶宮是太子住的地方。
誰不知道那里的吃穿用度比皇上、太后使用的都要好,怎么可能缺少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