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地,大漠孤煙直。
康熙五十二年深秋,武拂衣與胤禛等四人在長途跋涉兩年半后,終于重返大清境內。
恍如昨日,原來離開大清已經四年。
先從京城到廣州走海路去倫敦,再從倫敦一路向東走陸路從西域入境。
回首旅程,絕無可能一帆風順,從互換發生的次數就能窺探一二,已經打破了事不過三定律。
第一次是在法國遇上了連環殺人狂作案。
第二次是誤入神圣羅馬帝國爆發的小規模軍事沖突,燧發槍攻擊形成槍林彈雨。
第三次橫渡黑海,快要接近陸地時,遇上船只年久失修的漏水事故。一船人整整游了十二個小時才上岸。
這還不包括非互換狀態時的各種小事故。
而能夠活著重新踏上大清的土地,真是歷經艱難。與西游記師徒四人的差別,就差沒遇到真妖魔鬼怪了。
不過,遠沒到放松的時候。
因為說是說回到大清境內,但事實上所在的西域部分區域還在準噶爾汗國治下。
提到準噶爾,容易讓人聯想到康熙三次親征剿滅準噶爾大汗噶爾丹。
噶爾丹雖死,準噶爾汗國未滅。十五年前,三十三歲的策妄阿拉布坦繼承準噶爾汗位。
噶爾丹與策妄阿拉布坦是叔侄,但不意味著兩人關系和睦。
在清軍平亂噶爾丹時,策妄阿拉布坦曾經與康熙搞了里應外合,而他繼位后向康熙示好稱臣。
名義上,準噶爾部已經歸屬清朝,但實際控制權還在部族大汗手中。
也就不必奇怪當地人語言多是用托忒蒙古文,會滿語、漢語的人很少。
如今,武拂衣四人卸下了歐洲常用裝備假發,而換上了西域服飾。
打著為家中晚輩求藥為名,想要在西域尋找一些線索。其實是要在橫穿西域的行程中,低調地摸查兩件事。
第一,西域之地的真實民情如何
第二,策妄阿拉布坦做了十五年之久準噶爾大汗,是否會變得與他叔叔噶爾丹一樣,有了不臣野心
這一天,考察隊在塔里木河以北,昔年龜茲古國附近的小鎮落腳休息。
小鎮風沙不斷,常住人口很少。
客棧的生意卻是不錯,因為距離河流較近,往里商客多會選擇在此落腳。
由于常年接待與中原生意往來的商旅,旅店掌柜與伙計自是要懂得些官話。
武拂衣與胤禛四年身在海外很難獲知大清的消息,而今總算能詳細問一問。
下午,挑了個旅店相對清閑時段,給善談的店小二一筆小費,請他聊一聊近年來聽到的各種京城傳聞。
伙計先用牙咬了咬碎銀子,確定是真銀子,眉開眼笑地講了起來。
天高皇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