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您也有角色。隨身白胡子甄老道,仙風道骨非您莫屬。」
武拂衣收到密信,一臉無奈。戰場也沒治好十四的大清第一作家夢,索性也就別治了。
她只承認了對西域作戰的眾多情報分析,至于曾經隨口向十四講的修仙文常見設定,那是概不承認是靈感者。
就在十四完成長篇修仙文大綱時,與準噶爾部的戰事終于結束。
大清大勝,以策妄阿拉布坦的不久于人世為終結。準噶爾部投降,陷入了汗位繼承的混亂之中。
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
沒有急于將準噶爾部收歸朝廷直接統轄,待其內部自相殘殺之后再來坐收漁翁之利。
太長遠的事,普通百姓不一定看得明白。
他們知道的是雍正帝登基后大清獲勝了,說明太上皇沒選錯人繼承人。
如果說西域之戰沒有直觀感受,餐桌上的糧食則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允禎終于班師回朝,康熙也結束了比計劃中耗時要久的南下考察。
此去兩廣、云貴、福建一帶,收獲了一個大好消息。
茉雅琪研究而推廣的高產作物試種計劃,在持續八年的播種后顯露成效。
去年,南方不幸遇上自然天氣災害,導致傳統主糧稻米欠收。但在玉米、紅薯的多年大面積種植作為補充糧食后,是不同以往地挺過了糧食急劇短缺,也就沒有受災流民出現。
不限于本土種植新作物,還開始從東南亞暹羅等國進口糧食。
貿易有來有往,似玻璃、鐘表等物品在南洋頗受歡迎。
大清水師為了維護此商貿航路的安全,給往來商船保駕護航。
新造的戰艦師出有名,可以深入印度洋驅逐海盜船,變相獲得了一次次的練兵機會。
從糧食到商貿,從民間到官方,大清終是從下至上邁開了探索海洋的腳步。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讓百姓都吃到口糧,還遠遠不夠。從有東西吃,到吃飽,到吃好,需要持之以恒的研究。
如今,火種播撒了下去。
世人記住了茉雅琪這個名字,提起她不是說皇上的女兒,而是先承認了她農學家的身份。
不僅因地制宜制定計劃引導百姓種植收獲了產作物,而且也在為民謀利地不斷改進農具。
其中,也有其母宋氏的一臂之力。匯編歷代農書,給改良農具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芒種客,是宋氏的筆名。其所著的從漢至清農具圖鑒、歷代農書考證、農書中的地理環境演變等等都又被新建立大清皇家學院收錄。
提到出書,皇后烏拉那拉氏的佛學論著,與齊妃李氏在英文翻譯字典后又搞出了沙俄語初探,同樣都被收錄于皇家學院圖書館。
圖書館內不只專業書籍,也有一些趣味書籍。
比如三昷先生的神探牛頓、海盜奇聞、歐羅巴怪游錄上。
以歐羅巴怪游錄上最為銷量火爆,其內容在大清人看來足夠獵奇。比如倫敦精神病院是著名旅游景點,比如大庭廣眾購買安全套等等。
正因這本書的內容對大清來說離經叛道,溫憲沒有公布真名。
她倒是不怕被議論紛紛,而是在耐心等待。
等十多年后,人人都認可且推崇三昷先生是先驅者探索之后,再冷不丁揭露身份驚艷嚇世人,女子也能闖蕩在開拓不同文化的前線。
溫憲不只出書,她也受邀成為講解西洋習俗的夫子,將會任教于大清皇家學院。
大清皇家學院,由康熙四十四年建立的理學院擴建而成。新增農學部,并且單獨成立了醫學部。
雍正三年初夏竣工,位于在京城西北側,距離康熙居住的暢春園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