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惡虎石雕在十天前被發現,地點位于云貴交接的山林。
雖然它們與故宮展出的老虎標本外形相仿,但最大差異在于體積不同。石雕僅有籃球大小,可以說是參考惡虎進行了等比例縮小。
捕魚者在山林河底意外將其撈出,當地人稱那條河叫凈河。
由于河底除了石雕沒有撈到其他相關物品,讓人懷疑此處并非最初安置石雕的位置。
目前,石雕已經被運回京城第三研究所,將要經過礦物、微生物等等精密分析推測其來歷。
具體檢測報告要還要等一段時間門,已經知道的是一對石雕的背部分別刻了「四」與「鬼」兩個字。
兩個字代表什么含義
與雍正帝、武氏死亡謎題有沒有關系,這就是考察隊要去探索的。
武拂衣在談話間門確定之前猜得沒錯,臨時加拍這個新研究方向的紀錄片正是艾臻出錢追加了投資。
不久,考察隊其他人陸陸續續都到了,誰也沒看出剛剛發生過鼻血事件。
梁導主持了碰頭會,為大家進行了相互介紹。
首批入山的成員不多,攝制組加上專業人士共十一人。
他帶上阮助理,張、李兩位攝像,盧燈光與邱場務。研究組方面有艾臻、武黎,以及京寰大學的湯瑋民教授帶兩個學生柏墨與杜珊。
初步探查,計劃用時三個月。如果真能幸運有所收獲,發現雍正帝的衣冠冢或是葬身地相關線索,后續考古挖掘就是新的項目了。
相關考察手續已經在審批中,估計五月末全部辦理妥當。
六月中旬正式出發,最遲九月中旬回京。
選擇這個時間門段是充分利用了大學暑假假期,給了湯瑋民與他的學生們方便。
這番安排沒人有異議。
至于出行細節,比如交通、住宿、餐飲等等,阮助理與邱場務會做好安排。哪些統一配置,哪些憑個人意愿加購等等,都會在六月初給出清單明細。
接下來,主要就是擬定大致路線。
盡管計劃可能趕不上變化,這不是有臺本的綜藝節目,但不能滿山亂竄。
計劃分兩步走,先走訪當地山民查詢更多石雕線索,或沿著發現石雕的河道慢慢回溯至其上游。
前期準備立刻開展。
這一個月之內,研究組五人查閱當地文獻資料,盡可能在出發前掌握了解更多信息。
石雕之謎工作群建好,有新想法隨時聯系。
最后,梁導表示為了讓團隊成員相互熟悉,聚餐活動也要搞一搞。
他翻了翻日歷,今年端午節是半個月后的5月31日。正好,在網上聯絡半個月后,趁著端午出來搞一波活動,現實中交流后能更熟絡。
時間門說慢也快,半個月一晃而過。
對于石雕發現地的相關文獻記錄,其中有一條引起人注意。
清朝末年,地方志記錄了凈河附近的一起疑似盜墓賊內斗暴斃事件。
說是1859年,有一隊外鄉人入山,疑似來自湘西,他們買下了一條船渡河。不料,一夜過后十二人慘死河上,看尸體是相互砍殺而亡。
當地人在船上行李內找出洛陽鏟等物品,還有一些金銀珠寶。由此懷疑死者是盜墓賊團體,因為分贓不均引發地內斗致死。
唯有一點詭異,十二人死亡時全部表情扭曲,像是承受了非一般的恐懼。
地方志記載的盜墓賊死亡地點在發現惡虎石雕的河流上游處。
理論上,石雕可能在盜墓賊內亂時落入水中,經過積年累月的泥沙流動被沖到了下游位置。
但,石雕對的技術檢測沒能進一步發現。或是在河底浸泡太久,其來處的痕跡被沖刷得一干二凈。
地方志記錄的舊聞與惡虎石雕有沒有關聯
湯瑋民作為清朝民俗研究者,沒有妄下論斷。
這段時間門去第三研究所近距離觀察了實物。他對石雕背部的「四」與「鬼」提出一些看法。
雍正排行在康熙朝排行第四,這個「四」或是與此相關。但不知道該怎么解釋「鬼」,可能是雍正中晚年對于生死便捷的某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