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蓋被緩緩打開,四駕無人攝像機飛到棺材上方,無死角拍攝出棺內情況。
研究員們將棺內器物一一取出。
這還真是名副其實的衣冠冢,棺內所藏物品主要分為了三部分。
一眼可知的是并排放置的成套龍袍與貴妃禮服,以及灑在棺槨內的大量金銀珠寶。另外,還有一個超大紫檀箱子。箱上掛了銅鎖,已經有銅銹痕跡。
在龍袍上方,另有一封薄薄的信。
透明操作室的人員分成了三批。
一批檢車衣服與珠寶,一批打開了信件,還有一批取出專業儀器準備開鎖。
操作室三面透明墻,分別播出了三波人的行動,直播屏幕也出現了三個分鏡畫面。
一時間門,觀眾們只覺全神貫注也有點看不過來。
連眼睛都不敢眨,就怕錯過了現場細節,彈幕數量都少了很多。
信封被打開,一頁信紙被寫滿了。
一秒后,彈幕飛起。
匿名「凸艸皿艸,是滿文,看不懂啊」
保佑我過漢語八級「翻譯呢」
甜甜圈「呼叫主播室的王教授,同聲傳譯搞起來啦」
專業貼膜「忽然發現考古追追追不夠給力,居然沒請到艾先生來直播。用腳趾也能想到雍正墓葬可能有滿文資料,怎么不把滿文大佬找來。」
蛋炒飯不要蛋「精確譯文以后再說,現在給個大概意思也是好的啊」
一堆彈幕刷飛后,主播室內終是發出了聲音。
“還請各位觀眾見諒,現在我只能給出不夠精準的譯文。這封信從字跡與印章判斷,九成出自清高宗乾清帝之手,落款是愛新覺羅弘暉。”
說話的是王教授,他念出了信件的大致內容。
“信上,弘暉思念故去的父親雍正帝。依照其離京時的囑托,不大修陵墓,擇一處修建雍正與武氏的衣冠冢。
選址盛京,是應了愛新覺羅家發跡于此。棺內的金銀珠寶是弘暉孝敬的隨葬品,給雍正與臻貴妃死后享用。
那口上鎖的箱子是從雍正帝舊居的北郊莊園取出。箱子沒有被打開過,依舊是雍正帝離京前的封箱模樣,將它原封不動地入葬。
最后,希望父親雍正在另一個世界安好。如若有緣,死后幽冥父子再見。
乾清三十五年,秋。”
此信一出,更加明確了衣冠冢的來歷。
說話間門,兩套衣物被整整齊齊鋪平在操作臺上。
攝像機近距離拍攝出了其做工細節,時光難免留下了痕跡,但總體保存得很好。
主播間門內,專攻服飾研究的郝教授侃侃而談,分析起了這兩套衣物的形制。
從冠到靴基本可以確定就是清朝皇帝與貴妃的禮服,這又從另一面論證了墓地主人的身份。
細扒清朝服飾,可以講幾天幾夜。
不乏感興趣的人聽得入迷,舉個例子,后宮嬪妃們的等級不同對應服裝也就不同。棺材里的貴妃禮服與從前出土的皇后服區別在哪里,這會是被一一指出了。
不過,人們眼下的注意力更多被上鎖的紫檀木箱吸引了。
從弘暉的信可知,這個箱子是父親雍正舊物。
做兒子的都沒瞧過里面有什么,而現在通過機械開鎖,將要展露在全國人民面前了。
里面究竟裝了什么
生銹的鎖,開起來需要耐心。
這是考古不是盜墓,不能搞一錘子把鎖頭給劈了。
再一次感謝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