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府池塘的鯉魚成雙入對地減少。
知梅少卿對雙數有執念,每回寶鴉來,他總讓小姑娘帶上兩條回去。來來回回折騰了四番,最后剩下湊成對的一尾,孤苦伶仃,在日益碧綠的荷葉間曳游。
那魚入了公主府,如泥入海。
門房日日來回稟家主,“長公主府并沒有什么口信傳來。”
梅鶴庭每次聽后都沉默一陣,夜里秉燭翻醫的時辰越發漫長,常常通宵。
黎明,姜瑾敲門而進,一縷青煙從銀盤燈臺脫魂,在暗藍的晨室中裊蕩開。公子背身立在窗邊,漸寬衣帶罩頎薄的骨架,好似一個徒撐皮囊的雪人。
冰冷拒人靠近,又孱弱得將融化。
他說,“我夢到她了。”
姜瑾明白那是什么思。
他只知公子最近的心神幾乎全化在了為長公主尋藥上,手里的人脈與渠,管上京還是江南,短短幾日撒出去無數。
這一日,姜瑾將一個藍封無字的簿子遞上去,“公子,您要的人名冊整理妥了。”
梅鶴庭命他查找近五年來參加過太醫署遴考的醫丁,名要落了第的,人名家世,都在那簿子上。
姜瑾想明白,連御醫和下名醫都治好的病癥,找這些被刷下來的臭皮匠有用。卻敢問。
梅鶴庭也解釋。
他居家時的話少,連帶眉眼都清沉。只有九尾,厭其煩地往那雙黑靴跟前湊。
可惜它的救命恩人它輒避,一次都沒有登陸成功過。
把宣明珠留在太醫署的籍眉批全看完時,瓦肆間悄悄起了一種流言。
“說梅駙馬并非清流們所贊譽的那樣有風骨,是,被長公主休棄后仍心存依戀,由愛生恨,所以才彈劾長公主。過后又舍下身為皇親國戚的風光,復腆顏糾纏長公主殿下,弄得好沒臉面。”
閑言起源于那日在宜春樂坊外,許多人都親眼看子長公主殿下對前任駙馬置一顧。
姜瑾越轉述越氣憤,便要去查,梅鶴庭的臉色變無一變,波瀾驚,“必理會”。
立枷苦刑都堵住悠悠眾口。
她從前經歷過的,他如今也親歷了一遭;
她從前體會到的愛而得,他也感同身受。
卻遠遠抵償了她。
一如寶鴉所言,他想將余生全部的快樂與好運都賠給她,可是做到。想將自一命換給她,只求她健康長樂,也做到。
這些日子梅鶴庭翻了數以千計的古藥方,沒有一個能治她的病。
一個也無。
“姜瑾。”深夜里,梅鶴庭將人叫進,沉鷙的燭影覆住他半邊面容。
“請庸子鄢過府一敘。”
庸子鄢與梅鶴庭是同年登科的,梅鶴庭為探花,庸子鄢才,是個狀元。
只是江左第一公子的名如同鳳冠上的東珠,其余小小米珠,皆成了綴。
庸子鄢堂堂一屆狀元郎,當年與榜眼探花同入翰林,眼睜睜看梅探花扶搖直上,自至今還是個崇館編撰。
開始的時候當然有所甘,平平,人也就習慣了,平日抄抄舊典收收碑帖,日子過得還算太平。
說起藏,這位狀元郎家中有一本祖輩傳下的七國拾遺,里面編錄先秦列國謀士的遺策雜談之類。
值錢是怎么值錢的,學術價值亦,拿來墊桌腳綽綽有余。
所以梅鶴庭的人露出風想尋這本時,庸子鄢開始沒當一回事。
成想這日就請他過府了。
好在是過堂。庸子鄢是個隨和的人,手搖折子扇帶僮踏入梅府,逢山夸山遇水贊水,梅鶴庭笑臉長揖。
“少卿大人公事繁重,今日卻有閑,好你我久未深談,如趁今日手談一局如”
梅鶴庭請人上座,單刀直入“那本七國拾遺,年兄開個價吧。”
庸子鄢隨和的時候,也是個風度翩然的佳公子,攢眉收攏折扇,一時知該驚嘆于對方的強買強賣,還是直白市儈。
大家都是讀人,世風竟日下到如此地步了
他犯難“大人這便教某難為了,畢竟是祖宗傳下的孤本秘籍,某日日焚香供奉,敢有一刻懈怠。若是易主,庸故楚難列祖列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