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府中,岳氏早早的命人收拾出一幢三敞花廳,備妥糕點,親點茶湯,恭迎公主。
待那位宮妝軒麗若朝霞舉的女子,攜婢款款而來,梅夫人見了心頭先贊一聲,不敢直眼莽看,福身見禮,頭一句話便是
“殿下放心,鶴兒今日不在府上。”
宣明珠面對梅夫人認真到有幾分此地無銀的神色,不由失笑。
她知道的,梅長生近日為公事忙得腳不沾地,不過便是他在府,她也不至于有何不放心。
廳中飄裊著淡淡菊香,原是那紫檀鏡光案上供著插花。宣明珠轉眸望去,入眼一只畫有淵明三徑圖的冰紋束腰花樽,但擇取金白二色菊枝插瓶,枝葉清香,疏朗有致。
花樽旁有一只長方木托,放著瓶爐三事,瓶前卻又置一柄玉如意,上頭擺著兩個黃登登的秋柿,不為吃的,是為取個“事事平安”的寓意。
一看這般擺設,便知不是下頭人能有的巧思。梅家夫人的雅趣,清致之外不失一點活潑。
宣明珠微笑落座,“太太不必如此拘謹,不知此日相邀是有何事”
天家驕女,到今天還愿稱自己一聲太太,梅夫人聽了心田酸澀澀的,坐在下首柔聲道
“說來慚愧,今日請殿下來,是想向殿下致聲歉。”
“道歉”宣明珠有些意外。
梅夫人疚然道“殿下明鑒,刑家娘子的事我是后來才知的,上次上京拜訪貴府,婦人并不知她與鶴兒有那般糾葛,令殿下煩惱,實是婦人識人不清,愧對殿下。”
宣明珠乍從她口中聽到刑蕓的名字,還茫然了一下,隨后記起這個人來,亦都成了過眼云煙,內心無甚波瀾。
聽說刑蕓被慎親王妃從女牢里接出去后,那位一心貼補娘家的老娘娘,有意將刑蕓許配給內侄兒,刑蕓似乎不肯。
后頭的事,她也沒在意了。
原本極芥蒂的一件事,回頭想想,其實也不是那個人有多么礙眼,而是一段感情中夾雜了瑕疵,開始時很小,以為無關緊要,便自欺欺人,覺得尋出個理由便能說服自己。
時過境遷了,她免不得向梅夫人安慰幾語,道是無妨。
這位太太心神又軟,身體又弱,宣明珠不好讓她心里存下什么疙瘩,表示自己確實沒放在心上了。
直等到梅夫人眉間的郁色淡去,她方才辭出。
宣明珠前腳出了門,梅夫人倚在門邊目送,過后急忙招來丫頭問“尋到你們少爺在哪個廠子沒有,怎么還不見他回來”
鶴兒的確一早便出門干事去了,她可不是個會撒謊的人,今日本也是誠心向公主殿下賠禮的可架不住鶴兒半道回來不是
梅夫人盤算著,公主過去探看孩子們還須些時候,能不能趕上,就看那孩子的運道了。
當娘的,也只能幫襯他到這地步了,回頭若是老爺知道,保不齊還要被說上一句操心不嫌老。
卻說宣明珠轉過花廳,果然問了三個孩子這會兒在府上何處玩,欲過去探看。
便在這時,從濋西洲那邊走來一名管家模樣的中年男人。
他上前蝦腰見拜“小人見過大長公主殿下,梅二老爺有事相求殿下,懇請殿下至西園一敘。”
梅穆云
宣明珠瞥了眼管家恭謹的姿態,回眸望了花廳一眼,以梅夫人的品性,應不至于為他人搭橋虛哄她。不過她與梅家二老爺,素無交集啊。
當年她隨梅鶴庭省親,梅鶴庭曾提起,他們家里數梅二叔的性情最為骨鯁清介,不好相處。
當時她覺得他是為長者諱了,在她看來,明明是梅老爺看似沒脾氣,實則最不易討好。
宣明珠抬望日影兒,尋思一許,扶著侍女手臂姑且隨管事去西園。
梅穆云是典型江南儒生的面相,許是為家族操勞過甚,看來比梅老爺還年長幾歲,身上天然有一股讓學童見了心顫的塾師式的威嚴。
他在那水榭亭中,烹茶以待。
宣明珠到后,環顧了一番四周幽致水色,點頭稱勝,并不落座,只道“本宮趕時間,梅二爺有何事,長話短說吧。”
梅穆云是個爽利之人,聞言便也不客套,先是微微頷首,而后開門見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