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獻祭者,首先必須恪守金屬獻祭規則,在首次溝通時與神明達成契約,神明將視獻祭者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金屬/力量”兌換比例,具體衡量標準未知,不過安奈林和李睿源認為應該與一個人的品性以及資質有關。
在成為獻祭者后,神明將定期發布“任務”,凡完成任務,并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或做出對地球生態有利、能推動地球穩步發展的,將給予一定的獎勵。
獎勵內容不限,獻祭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獻祭的方式達成。
而任務將通過國家級的“大天道碑”以及個人持有的“小天道碑”發布。換言之,只有以國家為單位的國家隊,或者以天道碑持有者為首的小團隊,才有資格接受來自神明的任務。其余獻祭者,雖然也有簽訂契約的資格,但他們只具備低烈度的使用權限。
在聽完關于獻祭系統的條條框框之后,安奈林和李睿源沉默了良久,他們面面相覷,忽然意識到時代要變了。
“或許再過不久,超現實作品中的煉金術和魔法,以及傳統武俠作品中的武功就要普及開來了。”李睿源看了眼在場的所有人。
這一次的訊息比以往更加清晰,而作為最早得到這一消息的人,他們無力阻止這些,只能盡力抓住這個機會,占得先機。
只是讓他們困惑的是,神明為什么要這么做。
一方面各地的靈脈相繼蘇醒,地球面臨著更加生機勃勃的改變;另一方面又開啟國家級和團隊任務,不惜在人前顯圣,讓民眾獲得武功或者獻祭的力量。
總體來說似乎是在保護地球、推進地球更好發展的同時,不留余力的推動著所有生命的進化。
這一切讓安奈林和李睿源這兩個大國的領導者有一種感覺,好像神明正在籌備著應對某一件大事的發生。
具體什么大事,他們當然沒有資格知道。不過這種感覺讓他們憋得慌。
接下來的幾天,安奈林繼續留在華國進行訪問,媒體不斷報道他今天參觀這個、明天參觀那個的新聞,大有一副要霸占整個版面的趨勢。
然而實際上,安奈林真正關注的還是關于獻祭系統的事。
幾天過去,其余天道碑持有者也相繼從天道碑中獲得了關于金屬獻祭的細則。幾方經過溝通,逐漸將一個完整的金屬獻祭系統譜寫了出來,并且經過冥想,已經有個別持有者能夠施展小規模的獻祭。
雖然獲得的力量還很小,也就小火球、小旋風之類的,但萬事開頭難,無疑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這次安奈林足足在華國待了五天,成為近年來美利堅總統單次訪問某一國家最長的一次。
為此各國媒體長篇累牘的報道其中的含義,好像從中能夠解讀出什么特殊的政治意義一樣。
五天后,安奈林帶著他的訪問團隊以及數千億的意向訂單離開華國,隨同他一起帶走的,還有大量經過翻譯的關于華國傳統哲學、宇宙觀、自然觀的著作。雖然有了金屬獻祭這另外一條道路,但是最早出現的武功秘笈依舊是他喉嚨里的一根刺,必須將它弄清楚。
而以杰里邁亞為首的科學訪問團卻留了下來,他們將繼續留在基地中,總結并歸納不同成分合金的獻祭效果,同時也對其中的原理進行簡單的探索。
安奈林訪華,而且一待就是五天,成為媒體界報道的熱點話題。而在安奈林離開華國后不久,另一件事情的熱度一下子蓋過了安奈林訪華事件。
網絡中有人透風,說教育部正在就最新的教學大綱進行修訂,似乎要加強小學階段的文化普及,同時將華國的傳統武學引入到中學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中。
更有甚者,說武學將成為高考的必考項目,與語數外綜(選修)一起,成為高校招生的重要指標。
一時間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