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普賢祖師道隕之后,燭龍殿便是再也沒有出過新的道主級別修士,自然更不可能去謀劃那道宗之名了。
因為,有“道主”的法修宗門不一定能成為道宗,但法修道宗,一定得有“道主”。
這是硬性條件。
傳承至這代,如今燭龍殿的大祖師,共有三位。
其中一位名為王道德。
王道德祖師在燭龍殿當代三位大祖師之中,是最為不得意的一位,他既沒有什么太大功績,也沒有什么驚天的修為。
相比其它兩位祖師的聲名在外,這位王道德祖師更是猶如“宅男”一般,終日呆在燭龍殿中不出。
再加上形象邋遢,形似一個老農,終日就知道伺候著后山中的那幾株柑橘樹,這讓燭龍殿許多弟子心中對其頗有微詞對這位祖師不大認可。
另外,這位王道德祖師一生無子無徒。
所以,在面對宗門弟子的流言蜚語,也沒有什么能為他說話的人,他在燭龍殿中的名聲也就更為低下了。
唯一讓燭龍殿弟子不明白的是,為什么每次宗門的大年會,這位邋遢的王道德祖師會坐在主位之上,而其它兩位聲名顯赫的祖師卻是居于次席?
難道這位祖師是位深藏不露的大高手?
后來,有消息靈通之弟子,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因為,這位王道德祖師,是燭龍殿初代宗主,王普賢的獨子,同時,也是當今燭龍殿輩分最高的人。
但是這個消息,非但沒有讓宗門弟子改變對這位王道德祖師的看法,反而是使得他們更加看不上他了。
王普賢祖師一生英明,為燭龍殿晉升道宗鞠躬盡瘁,修為通天,近乎天人,為何偏偏是虎父犬子?
在他們看來,王道德便是王普賢祖師的唯一污點。
直到近年,在暮年之際,這位燭龍殿輩分最高的祖師,不知是動了什么凡心,突然是收了一位來自南域偏遠州域的修士為徒。
也是因為對這位王道德祖師的意見頗大,所以連帶著大家也不喜歡這位祖師收的徒弟。
即使這位名叫莫炎的修士,由于身為王道德嫡徒的原因,在燭龍殿中是輩分一等一的高。
…………
燭龍殿,后山。
風高氣爽。
一襲黑衣的莫炎上山。
山上有青衣老道,卷著衣袖,小心伺弄著那幾株不知道被照拂了多少年的柑橘樹。
但不知道為什么,即使老道多年如一日的靜心伺弄,這幾株柑橘樹不但沒有枝繁葉茂,沒有碩果累累,甚至是枝葉還變得愈發干癟起來。
“師傅。”莫炎對著老道恭敬道。
老道好似耳背,頭都沒回,依然在一葉一葉細細查看著柑橘樹葉的紋路。
“師傅,”莫炎又喚了一聲,見老道依然沒有作答,也不以為意,自顧自地說道:“我已經領悟火屬本源真意,準備進階煉虛了,所以來與師尊說一聲,這些時日應該不是不能來看師尊了。”
“我一個人獨自在這片山上呆了數千年了,早已習慣,又何須你來看,你不來最好,”老道人背對著莫炎,對著這個自己晚年所收的徒弟,晃了晃腦袋,不以為意道:“前些時日你離宗一趟?”
“嗯,”莫炎沒有隱瞞,“和一個好友一起出門了一趟。”
“就那個叫陸青山的?”老道有些印象。
莫炎猶豫了片刻,最后還是點頭道:“是。”
“你與他怎么相識的?與他關系如何?”
莫炎頓了頓,組織了一番語言,便是將當年蛟龍島之事全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