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芙在省隊的日子過得很快,接近1月底時滿街都是濃郁的年味,就連省隊訓練基地的窗戶玻璃上都貼滿了福字。
最近這段時間,蘇芙除了攻克3o的連跳以外,還在試著攻克3a。
上次比賽她確實又跳出來3a,但是在蘇芙看來那個所謂的3a只能算是完成,而不是完美的呈現出來。
那種程度的3a,先不說完成度問題,光是落冰不穩絕對會被裁判在e上扣分。
黃天教練主抓蘇芙的技術分,而王奎總教練則是更加看重蘇芙的表現力,畢竟花滑不是單靠技術分就能掌控全場。
華國人什么都好,就是特別喜歡鉆研技術,比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乒乓球,已經到了寂寞的程度。
但是花滑卻是一項集合藝術、技術并將之融為一體的運動。
花滑比賽分數的組成都是由技術分和節目內容分,也就是俗稱的t分和分。
技術分是基礎分值加執行分e,沒有上限。
而藝術分分則是有上限,短節目40分,自由滑80分。
藝術分本就是帶有裁判極大的主觀性,他們更喜歡優雅、有氣質并能將節目演繹的與之產生共鳴的選手。
華國花樣滑冰起步較晚,比起難以捉摸的分運動員們更喜歡鉆研技術分,所以他們的分普偏不算很高。
但是也不是說這樣做就不對了。
短期內想要快速成長起來,首先是苦練技術,尤其是這種透明打分制度的技術分,更是訓練的首選。
而運動員們想要提高分,又或者說提高裁判們的主觀意識,可不是短時間就能達到。
像省隊男單一哥姚鑫,跳躍高、性格活潑,但是表演分卻一直都是拉胯存在。
每次姚鑫在比賽的時候,他舅舅也就是總教練王奎,總是一臉想把他塞回娘胎重新回爐的表情。
后來蘇芙才發現,姚鑫的音準很差,連唱歌都會跑調的那種。
姚鑫編舞記動作的時候,都是用“一、二、三、四”的口號代替,在陸地上訓練動作時,大伙們都能聽見堪比軍訓口號的吆喝聲。
這也成為冰上訓練基地的一大亮點。
不過姚鑫的柔韌度絕佳,幾乎能與同齡的女生比拼,就連郁美都會在比一字馬的時候輸給對方。
如果姚鑫的藝術分再高點,明年的冬奧就有望沖刺前五名,拿到花滑男單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t分雖然沒有上限,但是要拿到高分就要苦練技術,高難度的技術。
練技術,就是用身體去拼,不停地挑戰高難度的跳躍和動作。
男單出了四周,那么咱們國家也要拿出四周,不然就根本沒法與對方抗衡,更別說是在分落后的情況之下。
十幾歲的孩子們,依著年輕、身體素質好,便使用不要命的訓練方式,一溜下來很可能就直接給練廢了。
每次王奎看著冰場上摔倒又爬起來的孩子們時,心疼到不行了。
他有想過讓運動員們換一種方式,但是卻在黃天問道還有其他方式的時候沉默了。
王奎還記得,摔倒手肘上包著紗布的楊杰,眼睛發亮看著自己,說道“訓練累點怕什么咱們可是龍的傳人,我爺爺還爬過雪山、吃過草根,這點苦才不算什么。”
“小兔崽子。”王奎硬是被哽了回去,摸了摸自己打滿鋼釘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