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這些之后,記者們反倒開始考慮自己等會開口要詢問的話語,并且再三組織了一下提問。
第一個起身提問的是國記者“請問您對這次奪冠有什么感想”
“還需努力,畢竟我還有很多不足。”蘇芙很直白的說了出來,話里話外點向自己得分中的藝術分值。
第二個提問的是島國選手,他倒是很直接“您對于裁判給的分數,有沒有什么不滿”
“關于這個,我有個問題想要反問一下你。”蘇芙說道。
“什么”
“你聽過梁祝和蘭陵王入陣曲嗎”蘇芙開口問道。
島國本就與華國較近,很多文化都是互相影響的,記者連忙點頭“有我很喜歡陵王,我故鄉還有他的雕像。”
“那你就能聽得懂那兩首曲子。”蘇芙想了想,轉頭問向剛剛那位國記者“你聽不懂我短節目上的那首曲子嗎”
“嗯”國記者先是愣了一下,隨后搖搖頭“聽不懂,但是我能聽出來是場戰爭、和將軍”
“然后呢”蘇芙繼續追問道。
國記者想了想,說道“一場很艱難的戰役,一個備受人們愛戴的英雄。”
“嗯。”蘇芙聽到對方的話后,滿意的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么、梁祝呢”
“前面很悲,后面”國記者想了想,說道“后面好像比較歡快的釋放了。”
“考斯滕呢”蘇芙問道。
“很漂亮,上面的刺繡真美。”旁邊的毛國記者搶著說道。
“你很有眼光。”蘇芙笑了起來,繼續道“梁祝的考斯滕是我國非物質文明遺產蘇繡制成的嫁衣,梁祝和你們國家那部莎士比亞愛情悲劇有點像,但是最后結局他們并不是殉情,而是化蝶了。”
“化蝶”記者們都有點不懂,遲疑地看著蘇芙。
蘇芙想了想,解釋道“他們以另一種形式,永遠在一起了。”
采訪的時間很短,再分配在不同運動員身上便更短了,等到采訪結束后,記者們才發現自己剛剛居然被蘇芙牽著鼻子走,而且還忘記了提出別的問題。
然而,此時已經錯失了最佳的采訪時間。
不過就算是不提出別的問題,記者們心里也是有數的。
說實話,蘇芙的得分里藝術分確實太低,已經低到連外行人都有點無法接受的地步。
現場采訪的記者們都是跟花滑線很長時間,就算是有些剛剛從籃球、跳水等體育線調過來的,卻也能看出蘇芙剛剛的表現是不應該拿到這么低的分數。
就算是青少年組的選手因為資歷尚淺,人生經歷沒那么豐富的緣故被裁判苛刻給分,也沒有像低成這種樣子的。
良心點的記者不想用這種事情來做噱頭引流,于是國外某些大型體媒官網上,給出的標題花樣滑冰世青賽爆出黑馬奪冠,華國花滑即將崛起。
不過,也有一些外國體媒沒有那么良心,他們故意把蘇芙的小分表爆出來,以花滑不管是一門運動,也是一門藝術為題目,正文指出即便是用高難度的技術拿到了冠軍,也不過是曇花一現走不遠。
某家外媒還故意采訪了裁判長,試圖誘導對方說出不認同冠軍的言論。
不過裁判長比之前要聰明很多,他所有的回答很官方、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插針進去,于是外媒便用蘇芙在賽后采訪上遇見國旗問題,故意扭曲事實,編造出因工作人員小失誤而不愿意配合采訪,在現場撒潑的選手形象。
報道雖然沒有明說是誰,但是不少人猜到是華國選手,因為賽后集中采訪只針對獎牌獲得者,而娜塔莎和小鹿明子是出了名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