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雅文姐搞采訪直播時,我就覺得她會回來解說的。
估摸是之前直播解說不怎么樣,所以才把雅文姐弄回來的。
萬雅文翻看手里資料,說道“上一周isu公布將會啟用人工智能系統輔助裁判進行打分,這個消息相信大伙們都已經看到了,而現場多出來的攝像機就是本次a判系統的工具。”
“輔助打分工具”搭檔故意說道“只是輔助嗎”
“對,沒錯。”萬雅文點點頭,繼續道“因新系統還在測試階段,所以只是作為賽后回放、輔助裁判們看清選手動作,而并未正式加入打分系統。”
isu在同意a判系統進入賽場,但并未將之正式納入裁判席,就連輔助打分都沒有下達公文。
他們只是同意a判系統進賽場,記錄選手們的表演作為賽后回放而已。
真的要在正賽里放上新系統,不光需要系統更新達到真正可以裁判比賽的時候,同時也需要isu的最后妥協。
好期待這次比賽,isu應該會收斂不少吧至少不會明目張膽的亂搞。
誰知道呢,他們厚臉皮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路還很長,但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了。
萬雅文介紹著新系統“a判系統是根據選手貼在身上的傳感器,通過紅外線發射點的時候收集數據,然后進行3d呈現重疊在實景圖里,但因紅外線放射點是以網狀模式覆蓋整個冰面,所以這項技術的捕捉可能會有所遺漏。”
本來a判系統是通過冬奧會上體操項目進行修改而成,而體操因鞍馬、雙杠等運動所需的紅外線覆蓋點并不廣,捕捉上較為容易,而冰場的面積可比體操要大很多,紅外線覆蓋和捕捉將會困難不少。
這也是島國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畢竟紅外線設備也是需要錢的,價格不菲并且不知道準確率能達到多少。
島國用這套系統在花滑運動員訓練時嘗試過,從滑行速度、騰空高度、落地遠度、旋轉角度這幾個方面,捕捉相應的數據。
而華國判官系統則能將這些運動數據與原始畫面重疊,還原動作難度,并且將不同選手同一角度的畫面組合在一起,實現比賽畫面的三維恢復和虛擬疊加,方便觀眾通過一個畫面看到不同選手的實時動作。
我艸這是什么黑科技啊居然能將所有鏡頭全部轉為同一畫面
那冠軍、亞軍、季軍的畫面都是實時播放出來,誰丑誰難看
比賽快點開始,好期待啊
判官系統與a判系統的開發團隊都抵達賽場,在專門給他們安排的會議室里監控設備運轉情況。
當第一組選手賽前六練時,電腦就已經根據傳感器返回的數據開始繪制圖像,而另一邊判官系統的開發者魏家堰也在監督攝像機捕捉到的實時畫面,他看著實時3d圖像的繪成時,連血液都開始沸騰了。
“看來這個系統是沒什么問題”魏家堰很是興奮,語速極快道“十二個人在冰場上,繪圖時居然都沒有卡,看來這個芯片運轉的功能很不錯”
之前這門技術主要就是卡在芯片運算速度上,同時跑三到四個人數據是沒什么問題,但是人數增加后就會出現卡頓、丟失等情況。
經過島國科技公司的幫忙,解決芯片問題后運算速度提升,繪制成像比紅外線的a判系統還要快,也難怪魏家堰會如此興奮。
在a判系統根據傳回數據呈像時,魏家堰的判官系統已經將3d呈像貼進原始畫面當中,并根據不同的選手出現了六個畫面,里面跑的全部都是同一個動作。
先不考慮3d圖的準確度,光從運算速度和繪制速度上來看,判官系統已經領先a判系統,這個結果讓判官系統的開發團隊格外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