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一旁樂成了朵花,只覺膝下養著一對金童玉女,怎么瞧都喜慶。
這日過后,太后每日在五阿哥來請安時,都叫權嬤嬤把元衿帶來。
兄妹兩一起用膳,再看著元衿吃藥。
五阿哥連看元衿五日,越看越喜歡。
宮里的公主大多和他有年齡差,和他同齡的阿哥則都是競爭對手,太后額娘每日耳提命面,就是要他能勝過皇兄皇弟。
騎馬、射箭、規矩、身高,哪樣都要比,一不小心比不過,就能換回好幾頓嘮叨。
還是漂亮妹妹好,不用爭不用搶,事事都學他,樣樣都聽他。
每日見一次妹妹,書房里的壓抑都能一掃而空。
到了十五元宵那日,太后并沒有讓元衿梳妝打扮,而是一早詔了太醫入宮替元衿診脈。
此事元衿心中早有準備,她那日聽烏嬤嬤說話時就知道,寧壽宮對她的寵愛和小心,都建立在小心謹慎和保護五阿哥之上。
但太后此次的用心超乎元衿也超乎寧壽宮眾人的想象。
烏嬤嬤這日親自囑咐了寧壽宮管事太監孫福壽,說太后懿旨,讓太醫院必得派兩位太醫同來。
孫福壽是寧壽宮地位最高的大太監,又帶著太后懿旨,太醫院院使當即親自領著太醫院最擅長跌打損傷的太醫梁之惠,到元衿的殿宇與她診斷。
院使負責診脈,梁之惠負責看傷。
兩人分別看過后,略略交換了下意見,便留下梁之惠開方,院使去前殿和太后回話。
梁之惠看上去不過二十多歲,藥方寫得卻奇快無比,他擬完后遞給權嬤嬤。
“早服醒神湯,夜服安神湯,后腦的淤血一日熱敷三次,順著一個方向揉即可。”
他又問元衿“公主可還記得,摔跤時是往后倒的,還是往側邊跌的”
元衿按接收的記憶思索了下,可不但沒能想起,還突覺后腦傷處一陣刺痛。
這還是穿來后從來沒有過的。
她不愿為難自己,便搖了搖頭。
梁之惠深深瞧了她一眼,后又在方子上加了兩筆。
“嬤嬤照方處置,微臣之后會再來診脈。”
權嬤嬤遞上個塞了賞銀的荷包,被梁之惠以公主還未痊愈的借口拒絕。
而后,權嬤嬤便對梁之惠贊不絕口。
“到底是太后的話有用,這梁太醫比之前的人仔細多了。”
元衿隨意瞥了眼,那方子的確寫的細,連揉淤血的方法也細細寫成了三步。
享福人和苦命人就是不一樣啊。
元衿癱在暖炕上,由著宮女照方給自己揉淤血時想著。
雖然一定要去宮宴的目標黃了,但能得個好太醫看病也不虧。
畢竟這具身子的底實在差,要由著這樣差下去,她不但要再早死一次,還會死得拖拖拉拉、痛苦萬分。
今日五阿哥和太后都去了乾清宮宮宴,不會再有人喊她去前殿“營業”。于是用過午膳后,元衿就翻開那本佛經,邊默讀背誦邊學寫字體。
無論那位神童敏敏的傳說是否為真,這本佛經都是難得的佳品,尤其是字體深得元衿喜愛。
她喜歡古樸方正的字。過去家里人都認為女孩該學秀氣的柳體,可她偏偏要練蒼勁古樸的顏體。
這本佛經的字,深得顏體的莊嚴之氣。
見字如見人,元衿都可想象到一個嚴肅敦厚的和尚抿著唇在肅靜佛寺里抄經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