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和胤祺一樣,都是在上午書房的課結束后,溜到寧壽宮來找元衿的。
只不過他多繞了個彎子,回自己住的南三所取了個西洋鏡。
哪成想,繞一下就給這位五弟捷足先登了。
昨天見識過元衿騎在胤祺肩上,今日在元衿院里見到他,胤禛并不意外。
可五弟自己沒正行不上進,帶著他妹妹一起瞎說話是怎么回事
胤禛只比胤祺大一歲多,可自認比胤祺要懂事明理,這當口便擺起兄長架子訓起了他。
“五弟,滿蒙聯姻是太。祖爺在世時就開始的,皇阿瑪繼續沿襲,一是不忘本,二是友愛蒙古諸部,再者,公主嫁過去都有建公主府,一應奴仆待遇皇阿瑪都會讓內務府和理藩院上了心,怎么就成去不得了”
胤禛年紀小,聲音也還稚嫩,但訓起人來有模有樣,比書房的夫子和皇阿瑪還嚴肅幾分,胤祺素來不敢親近他,再加上自己妄言在先,一時垂著頭不敢吱聲。
他又把注意力轉向元衿。
其實,胤禛能理解元衿害怕遠嫁的心情,連二姐那樣端莊沉穩的人,現下婚期將近也惴惴不安,更別說元衿了。
可又有什么辦法,公主受天下奉養,自有常人沒有的責任。
“元衿,你雖然才八歲,可在宮里八歲也不是小孩子了,我便和你直說吧。大公主雖然是養女,但從小就抱進宮由太皇太后養大,她老人家心疼,讓皇太后一起留心,從娘家科爾沁不用掌管部落卻富貴的小臺吉里找了個額駙,好讓她多留在京城。她也是不想回去,成婚后一直在京城里,可結果呢,去年被皇阿瑪下明旨訓斥,要她回蒙古常住。”
胤禛至今想起那道明旨,都為大公主揪心,可身為皇子對的責任感壓倒一切。
“皇阿瑪說的很明白,公主承擔滿蒙聯姻是天責,要在蒙古做的表率,為大清弘威蒙古出力。蒙古是比京城苦,可比起蒙古的安定,比起你受過的錦衣玉食,又算的了什么你可要想想,先帝時公主們嫁的那都是吳三桂、尚可喜這種仇敵家”
說了一大堆,元衿的臉上卻無愧色。
她問“四哥哥,我大清不強盛嗎我以為,這種拿公主和親的事都是弱國干的。”
“你胡說什么呢”胤禛失聲呵斥她,“你再胡說,我就找人打你手心了”
“本來就是嘛,我瞧著過年蒙古的人孝敬皇祖母如此殷勤,以為他們都是打心底里尊敬朝廷,結果是靠公主們來換這種尊敬的那八旗將士,還有哥哥們午后勤學騎馬射箭又是為了什么”
元衿在現代讀書時,就看不上那些拿公主換和平的朝代,當時沒注意過清朝,沒想到竟也有這種愛好。
胤禛被她三言兩語噎住,沒想到元衿平日里弱不禁風,難得長篇大論倒讓他反駁不能。
只見小元衿還牽著胤祺的衣角嘟噥“五哥哥,我覺得三姐姐鬧得也有道理啊,若是對方品性不好、容貌丑陋、脾氣怪誕,只因為那點天生的血統而要三姐姐和他將就一生,這要是我,我也高興不起來。”
她往軟榻上一趴,小臉鼓得和河。豚魚一樣。
“而且,四哥哥,我這么弱的身子去蒙古苦寒大漠,再配上一個不怎么樣的額駙,怕是沒幾天活頭了。”
“呸呸呸”胤祺伸手先拍了下她的發揪,“還沒出正月就瞎說話”
他責備地看著胤禛,想這位四哥可真會掃興,元衿病才好幾天,非要和她說這些嚴肅話題。
再者,元衿剛才說得極對,皇阿瑪督促他們皇子勤學苦練,又勒令八旗年年出塞行圍,不就是為了兵強馬壯統御四方
偌大的蒙古,真的缺這么幾樁不稱心的婚事嗎
可他日日和四哥一起讀書,知道他那刻板入骨的性格,無意與他在元衿面前吵架。
“四哥,算了算了,元衿還在生病呢,那個我們也要去箭亭上騎射課了,咱們走吧”
胤禛心思機敏,知道胤祺在扯開話題,但這個梯子他樂意接過。
他昨天才和元衿吵過一架,今天再訓她一頓,以小姑娘單純的心眼,以后五哥妥妥比四哥強了。
“走吧,你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