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京的這些小臺吉今兒看見了“別人家孩子”的真人,都如看見噩夢一般避之不及。
太子不好直接訓斥他們,就把目光轉向了另一個新來的人舜安彥。
舜安彥覺得不過是個讀書好的人罷了,他讀書也不差,沒什么好怕的。
便爽快地捧起自己的文房與書本,坐在了巴拜特穆爾身邊。
出于對神童的尊重,他主動自我介紹“舜安彥,滿洲鑲黃旗佟氏。”
他說的時候不自覺扯了扯嘴角,佟家這滿洲是剛抬的,全靠自己那個便宜祖父賴著老臉去求康熙換的。
“巴拜特穆爾,賽音諾顏部烏喇特大薩克旗,羅桑丹貝堅贊法王座下喇嘛。”
“久仰。”
“我也是。”
舜安彥訝異地轉頭,打量了下這位神童。
巴拜特穆爾與他見過的蒙古人不同,臉頰沒有慣常的高原紅,他皮膚蒼白到發青,與他的白麻衣襟融為一體。
“您聽說過我”
舜安彥不敢信自己的微名會傳至蒙古。
“佟家是清廷皇帝母家。”
他輕輕抿了抿唇,淡然一笑,“法王并非不食人間煙火。”
舜安彥輕嗤了聲,想著這神童不似他外表這么超然脫俗。
翰林已開始授課,書房諸人進度不一,每人取出的書本也不同。
本來的舜安彥已讀過朱子,可穿來的“鄢洵”在養傷的日子里溫習過功課后,并不滿意原主的學習方式。
簡而言之,學得不精細很粗糙。
“鄢洵”自幼沒有在哪門課里得過第二,他有一套自己的記憶方法,能很快挑出書本里的重點。
他取出一支小狼毫并一疊白紙,翻動書本時不時記下兩筆,半個時辰后便已讀完這天的進度。
他放下筆預備休息會兒,順便抬眼瞧瞧書房里其他人。
那位疑似同穿的五公主元衿好像也完成了,她正轉著筆桿,支著腦袋和四公主咬耳朵。
翰林路過她時取過桌上的紙張后問“五公主今日只抄過了詩經,那老子為何不看”
四公主抬起頭說“五妹妹不喜歡老子,一句都背不下來,師傅放過她吧。”
黃老之道不在儒家經典中,本就是加出來試探皇子公主愛好的,翰林便不堅持。
這也對得上。
他上學時聽愛慕元衿的同學說過,元衿偏科,喜歡的必考第一,不喜歡的科連作業都不抄。
又對上一項。
舜安彥眼見五公主眉歡眼笑,不帶人間憂愁,心中暗暗松了口氣。
她如果真的過得還不錯,可稍稍緩解他長久的愧疚。
舜安彥收回目光,落在了自己雙手上。
一雙不聽話的手,當初沒握好qiang,后來也沒握好方向盤。
就挺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