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是你問我要的,我又沒非要掛過來。”元衿從暖炕上滑下來,對顧問行說“顧公公,給我搬梯子,我現在就取”
康熙氣得吹胡子瞪眼,也不等顧問行給元衿搬梯子,他自個兒搬了凳子去外頭親自取了下來。
“拿走,自己回去好好反思反思,我看你皇祖母給你慣壞了”
元衿捧著她的風鈴,拉上青山就跑。
康熙這才反應過來,這小東西一生氣連句好聽的皇阿瑪都不喊。
“真是氣死朕了,小顧子,她怎么回事。”
“公主只是一時之氣,可能是聽說阿哥們都要出京,到時候怕寂寞。”
“怕寂寞就這么鬧”康熙沉聲囑咐道,“你去和太后把這事說一聲,好好管教下這孩子。”
可沒成想,接下來幾日,康熙發現,自己只是沒了一個風鈴,清溪書屋和沒了半條魂一樣。
先是他自個兒甩了袖子回屋批折子,那日西北風乍起,吹了半日把他頭都吹疼了,他都沒能聽見熟悉的風鈴聲。
接著是清溪書屋人進人出,每個人都和著了魔似得非要朝那空蕩蕩的角落看一眼,提醒他那里缺了個東西。
就比如那第二天
太子和大阿哥來書房為永定河的事面圣,胤礽跨進屋時悠悠看了眼門廊,似乎是不經意地說了句“風鈴怎么沒了”
御前太監不敢亂嚼舌根,大阿哥則跟著很自然地說了句“最近風大,可能五妹妹拿回去修了。”
還說“太子那兒的兩個怎么樣沒吹斷吧”
胤礽和煦地笑說“怎么會五妹妹串的時候是拿了魚線串的,入秋前還來瞧過有沒有缺損呢。”
康熙陰著臉問胤礽“入秋前元衿去你那兒看過”
太子點頭,大阿哥悶笑了兩下,“五妹妹和太子殿下可真好,我這做大哥的就沒福氣。”
“哎,這話可不對。”太子這回不是要和大阿哥杠,而是真心實意地告訴她,“你都成婚有女兒了,元衿是怕風鈴吵到你家的小孩子。”
然后到了夜里,康熙就聽說大福晉帶著小格格去疏峰給太后請安,元衿當場串了個小鈴鐺送給小格格玩。
再比如第三天
眾阿哥一起來清溪書屋請安,也是人人進屋時都抬頭看了眼。
老四和老五應是知道是什么事兒,全程埋著頭不說話。
老三附庸風雅,看著那門廊惋惜地嘆了口氣,和太監念叨了句“那鈴不在,清溪書屋的翠竹都少了點味道。”
老九和老十兩個缺心眼,老十問老九“九哥,那鈴鐺呢難道太寒酸皇阿瑪取了”
“你瞎說什么呢”老九橫了他一眼,“五妹妹用的是哲蚌寺開光的陽刻平安青銅鈴,里面是十股蠶絲擰成的魚線,下頭墜的是綠貓眼石,穗子都是江南織造進貢的,哪里寒酸”
老十年紀小,“哇”了一聲“這么精致啊”
康熙涼涼地打斷了他兩的對話,問“胤禟,你倒是知道的多啊。”
胤禟不無遺憾地說“是啊,皇阿瑪,我可想要一個了,就是不知道怎么和五妹妹開口。”
到了這天夜里,康熙聽說元衿讓人給老九老十也送了兩個去,只是送到老九那里的那個,把綠貓眼石換成了青銅片。
康熙入睡前安慰自己元衿這么做就是故意氣他,不生氣不生氣,他若生氣她得意。
再比如第三天
連王熙那個老狐貍進來時,都抬眼瞧了瞧。
康熙生怕他也說什么缺了一角,趕緊給他打住“王卿家不覺得那風鈴吵得很嗎朕就給它取了。”
王熙愣了愣才道“是嗎臣那日覺得在秋日這東西不錯,還在自己書房門口也添置了個。”
這還不算完,到了第四天,蘇赫代科爾沁班第親王進獻金秋的貢品,他一瞧見外頭的風鈴沒有了,便抓著御前太監嚷嚷。
“那鈴鐺都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