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緩緩道“皇帝審訊那兩人,又不是現在的事情。胤禛院子里那個姓李的奴才都已經送回院子那么久了,皇帝才想著過來問,必然有蹊蹺。”
她在金嬤嬤的服侍下躺了下來,又道“對于此事,皇帝應該是早就心里頭存疑的。只是之前皇帝不想和老四夫妻倆計較,所以沒問。現在問了,就是想和他們計較了,必然有個緣故在。”
本來這個東西,就算是老四院子里出現過,那老四和老四媳婦兒也是“被坑害”的一方,不管怎樣都不該和他們多計較這個。
現在皇帝面色不悅又問起此事,一定發生了讓皇帝在意的事情。
金嬤嬤會意,服侍太后歇著后便拿了些只寧壽宮有的點心和果子出了門。
未時末。
太后醒來打算起身的時候,金嬤嬤就也回來了。
“怎么樣”太后命其他人都退下,只讓金嬤嬤伺候著起身,語氣隨意地問。
金嬤嬤“聽說宜妃娘娘今兒讓盧嬤嬤帶了東西去清荷苑,找四福晉。說是給四福晉賞賜。”
盧嬤嬤在這宮里就算待了很久,也遠不如金嬤嬤的資歷老。
更何況盧嬤嬤跟在宜妃身邊,把主子的倨傲學了個十成十,宮人們雖然表面上恭恭敬敬,心里頭卻不喜歡那個老奴。
如今金嬤嬤帶了吃食點心和大家閑聊,有一兩個知道那件事的阿哥所的宮人,就隨口把事情說了。
旁人沒注意到那隨便的幾句話,金嬤嬤卻精準抓住了這件事,稟與太后“聽說盧嬤嬤依著宜妃娘娘的意思去辦事,結果沒能嘲諷到四福晉,反被四福晉身邊的小宮女罵了個狗血淋頭。”
太后了然“姓盧的奴才回去必然要和宜妃訴苦。宜妃吃不得虧的性子,轉頭就得和皇帝講。”估摸了下時間“八成午膳時候她找了皇帝訴苦,一吃完飯,皇帝就來找我,讓我訓斥那倆孩子了。”
金嬤嬤“太后娘娘英明。”
“罷了。”太后端坐著讓嬤嬤幫忙整理衣領“原本聽著皇帝挺著急,我還想今日下午找了老四媳婦兒來問話。現在看來,這事兒急不得。”
她算了算“等兩日再叫她來吧。那孩子這幾天遭的罪不小,被各宮不知情的人也不知道傳成了什么樣子。現在叫她來,旁人一聽還指不定以為她是因為那件事來受我責罵的。過兩日風波過去了些,再讓她來。”
太后這兩日只推說要念經兩日,不讓人打攪,停了小輩們的各種請安。
自然也停了皇上的請安。
誰也不見
第三日,她知曉皇上得空,便遣了人去請皇上。又讓人去清荷苑叫來四福晉。
珞佳凝來的時候,屋里頭只太后一個人在。太后正拿了小剪刀修剪花枝,十分專注。
寧壽宮是前些年剛剛修好的。雖不是特別敞闊,卻勝在景色優美樓閣別致。住在這兒,別有一番趣味。
太后最喜歡侍弄花草,是以無事的時候就會自己親自插瓶。
小太監通稟說四福晉到了。
不多會兒,身后傳來了腳步聲。
太后視線依然在花枝上,并為回頭,只語氣淡淡“你來啦。”
珞佳凝行禮“見過太后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太后“你坐。”隔了兩秒鐘,又改了主意,朝后招招手“過來,幫我修修這個枝子。”
珞佳凝走上前去,接過了太后遞來的小剪刀。
“這些花啊草啊的,最是麻煩。”太后望向身側的四福晉,笑著說“如果不時常修剪修剪,這些雜亂的枝丫就很容易影響了整體的景致,不止不好看了,還會讓原本好的枝子長得愈發差亂。”
珞佳凝剪下一枝突兀的,放在旁邊的托盤里“太后說的極是。”
“可我覺得這些亂了枝子有時候也挺好看。”太后又問“你覺得這些枝子是剪了好,還是不剪的好”
珞佳凝道“當剪則剪。只是,若太后娘娘心疼喜歡它們,不剪了也罷。”
太后又和她說了會兒話,忽然問道“聽說那暖香丸,原本在你們院子里出現過你和老四見過這種丸子嗎”